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暖的木头

  □ 李景芝

  本来只是一次闻香悦己体验糕点烘焙制作的活动,却意外地与如此众多的美丽糕模不期而遇。

  这些温暖的糕饼模具收藏于南昌梅湖景区内一家知名品牌糕饼店内的二楼。长方形的陈列室,沿墙一周摆放一圈长条桌,中间再一溜。桌上横、竖、垒、叠着数不清的糕模,有些相同或相似的小糕模,被随意地搁在笸箩里。再长一点、大一点的又被收拾在大斗里,很长的有点像箫的糕模,则更随意地或倚着墙角站立在桌上,或静静歪在桌旁。中间显著位置或自成一体摆成梳妆台式的个性小天地,或桌上再摞小桌,桌下再放小几,将一组组一套套的糕模按序列、按年代、按地域摆开。不像常识中的陈列室,展品都用镜框挂在墙上,或是放在展柜里,让人隔着玻璃欣赏观看。这样的展陈很是亲切。

  自然开放式的自由摆放,看似不经意,却处处透出暖意,也许这样才是对这些被时光深情打磨过的老糕模最好的礼遇。沉浸式的观赏体验,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和代入感,空气中仿佛流动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糕饼香味,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域糕饼的香味迎面袭来,深深一吸竟有一种魔幻的沉醉感。近万块形态各异、生动无比的清代、民国时期的老糕模,像刷屏似的在我的眼前浮游而来,渐渐将我包裹起来。一层层,一圈圈,大的如皓月银盘,小的如功夫茶盏。每一块糕模前的流连辗转都好像要令人沉沦,无可自拔地沉沦。

  置身其间,这些糕模不再是没有温度的木头,而是历史的演绎,展现着生活的模样和世间的美好。当那些带着地域文化烙印的糕模,像是自带光芒的符号群聚式出现时,登时就把彼处的风景风俗穿越时空般物化在我的眼前。那一套红色的喜饼糕模,就是为喜结良缘的新人筹办喜事而设计的;而一套楠木的“福禄寿”三星糕模,就是为子孙满堂的老人举办寿宴而准备的。圆形、菱形、正方形、扇形、长方形、梅花形、荷叶形……各种造型,无一不精美绝伦,展现出能工巧匠们的精湛工艺和艺术品位。“龙凤呈祥”“福禄寿三星”“五子登科”“喜鹊眉头”“富贵大吉”“福寿如意”等等模面,图纹精美寓意吉祥……弥漫着人间烟火,深邃厚重、亲切暖心,反映的都是中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这些精巧可爱的糕模在哪寻得?它们又出自哪位工匠的巧手?有着什么样故事?有的糕模古朴粗犷,素净简单,一看就是北方的;有的糕模雕工精细,内容丰富,一看就是南方的。地分东西、人分南北,糕模也是如此。不一样的土地孕育不一样的模样、不一样的性情。

  对于这些老糕模的喜爱,也许是缘于童年的记忆。记忆中,母亲每回从山东老家回来时,都会从包袱里抖落出一个个带有鱼、鸟、花、小动物图案的“巧饼子”。那时就觉得好神奇啊,白白的小面饼上怎么刻上这些招人喜爱的图案呢?母亲告诉我们是用模子卡出来的。后来母亲再回老家就带了一些这样的模子回来。前年疫情期间宅家的时候,像许多人一样,我也在家里操练厨艺。我把母亲的那些糕模找了出来,试着做老家的巧饼子,只是可惜折腾了不少好不容易买回来的面粉,却没做成功。从模子里卡出来的生胎是很好看的,立体、生动,可是蒸熟了就成了圆的或方的大扁脸,我叫它们馒头点心,虽然不好看,味道却是不错的。

  小说、电影里常有女人吃甜品的桥段,她们高兴时吃不高兴时更吃,据说是因为甜品中分解的多巴胺能治愈心情,让人兴奋愉悦。这样想来,木质的糕模应该就是多巴胺最好的承载,多巴胺的安慰疗愈和树木的醇厚友善相得益彰。原来以为这些糕模只是温暖的,却还可以度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胡光华 邹宇波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信任的力量
向塘那个小镇
温暖的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