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家书屋建好更要用好

  某地乡贤捐资数百万元,建成一座高规格的农家书屋,藏书近2万册,免费对外开放。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笔者走访后发现,偌大的书屋门可罗雀,前来借书、看书的仅有少数学生,引人深思。

  一些农家书屋少有人问津的原因有二:一是书屋选址远离村镇中心,群众要来一趟不容易;二是书屋藏书虽多,却以经史子集、国内外名著、个人传记等大部头书籍为主,没有考虑当地群众的文化层次、实际需求和阅读能力。

  一些地方为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纷纷建起了农家书屋、农民图书馆,这一现象令人欣喜。但是,农家书屋建好更要用好,才能发挥实际效果。一方面,主办者要在书单上下功夫,搞清楚读书的是什么人、爱读的是什么书,并据此设置藏书类别,如科技、文化、生活、儿童、养殖业、种植业等,真正满足农村群众需求。另一方面,要丰富阅读形式,针对部分农民文化水平有限、眼睛老花等实际问题,不妨建立“听书墙”,播放农技知识、党史故事等各类有声书。此外,可将图书资源向人群密集度高的地方延伸、向手机终端延伸,打造群众身边的“小书架”、指尖上的“图书角”,在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营造积极阅读氛围上精准发力。如此“对症下药”,才能吸引农村群众多读书、读好书,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加油站”。       (江拓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文件
   第07版:经济
   第08版:赣州新闻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评与论
   第12版:综合
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优化营商环境须走好群众路线
“法治副校长”更好守护“少年的你”
释放消费潜力拉动经济发展
农家书屋建好更要用好
理性看待“极简生活”
开会不必都要“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