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完整确立了职教本科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牢牢抓住大发展、大改革的历史机遇期,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聚焦内涵提升,探索职业本科教育教学新模式,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新格局,稳步推进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企校一体化”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是国家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学校举办方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是一家以陶瓷制造、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教育培训等为发展方向的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依托国企办学的优势,学校在资源统筹与共享、技术创新与服务、人才交流与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持续推进“企校一体化”产教融合育人。
为推进产教融合提供服务支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校积极参加产教融合联盟建设。今年2月,景德镇市教育局与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景德镇首个市级共享型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借助领先技术设备,引进多家企业、协会、院校参与合作,打造集产、学、研、训为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以满足区域内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训。
此外,学校还拥有陶溪川文创街区、邑山陶瓷智造工坊、陶溪川大剧院、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一大批实习实训基地,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学楼图书馆,而是无限延展到生产车间、研发实验室、艺术工作室、博物馆、展览馆、文创园区、创业基地等。
升级特色专业集群建设
面对行业升级趋势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学校主动适应产业变革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全面实施基于“1+N”理念下的“1+X”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构建具有灵活性、实效性和市场导向性的就业创业数据平台,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教学标准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双向互通”,助力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更高水平创业。
学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质量体系、师资团队和支撑平台等要素重点突破,今年调整新增数字动画、虚拟现实技术、物流工程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网络与新媒体等20多个职业本科专业,推动特色专业集群建设,精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
截至4月,学校共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9个、职业本科28个、高职专科专业45个、五年一贯制专业37个。通过产教贯通、供需畅通、校企融通,实现专业体系吻合产业升级需求、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多元需求、平台技术支撑契合企业创新发展需求。
探索多样化产教融合渠道
年初,学校成功获批工信部首批“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建设单位,不断聚焦“专精特新”产业需求,以“陶瓷工艺设计”作为建设方向,形成“一城一产一学院”的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有机衔接。
2021年,学校与京东集团、分贝文娱集团、景德镇邑山瓷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探索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以“引企入校,校企共育”、打造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探索“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同时,学校常态化推动教师赴企实践,不断整合优质资源,完善团队建设、管理机制、设施场地,建立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去年12月,学校成功获批江西省首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目前,学校与联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学院,构建人才协同培养创新机制,通过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学习工厂、协同创新中心等育训平台,协同创建高水平创新创业基地,力争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教融合示范样板。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21年,景德镇正式获批为全国首批21个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之一,也是江西省唯一一个入选城市。学校积极响应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工作的整体制度安排,坚持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在管理机制、创新创业、培养机制上不断深入探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作为景德镇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重要一环,学校密切对接地区产业链,积极探索建立特色鲜明、定位科学、结构合理、运行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让职业本科教育内生于经济社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有机融合。
学校不断升级优化办学条件,探索建立技术技能积累机制和平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今年9月,建设投入60亿元,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集数字化、智慧化及现代化于一体的新校区将正式投入使用。
依托国企办学优势,学校紧密对接文化创意、现代服务、智能制造等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助力景德镇传统陶瓷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加强与旅游、科技、数字化、智能制造等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力争为区域经济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综合能力素质更高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产业智慧化、融合化和品牌化,促进产业创新以及文化、技能传承发展。
(冯小苏 洪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