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村原名洞溪,因洞多而得名,境内可开发利用的容积800立方米以上的溶洞就有9个。
新余市分宜县洞村乡紧紧围绕“十四五”奋斗目标,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践行新余市“工小美”战略,按照县委“建设六个分宜”的目标,团结和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从富起来到美起来的蜕变。
党建引领 带好队伍办实事
以农村基层党建“三化”提质增效为抓手,洞村乡汇聚多方力量,结合“我是旗帜——党员先锋示范行动”,创树“滴水成凝珠,折射出七彩——洞村七彩守护人”特色党建品牌,组建七彩队伍,实施七大工程,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抓起,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牵引力。49名参与洞村七彩守护人的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群众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急先锋”,鼓足干劲在政策宣讲、疫情防控、社会治理、诚心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办成实事。
乡党委书记抓严意识形态、党员干部带头学理论政策。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开展“周一夜学”理论学习活动,提升学习热情、营造浓厚氛围、增强学习能力,打造一支懂理论、有想法、敢作为、能成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民生固本 用心服务增幸福
打造乡村风景线,常态化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大扫除、河青清等生态环保活动;创新村容村貌治理方式,开展“安鸡工程”,采取“乡里补点钱,村里出工匠,群众出物料”的方式,杜绝村庄鸡鸭粪遍地的现象;在微信公众号开设环境整治曝光台,及时发现、整改环境问题,打造干净整洁、宜居宜游的美丽洞村。
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德治、法治双向互动,各村设立道德积分银行试点,深入宣传好人好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力量,将法治教育送入村组、课堂、企业等地,为居民排忧解难、化解纠纷,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项目发力 做强产业促振兴
该乡将稳定农业产业作为基础,以保护绿水青山为前提,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经济林、优质稻等生产基地。一年内新增1个甜茶育苗基地、5个蔬菜采摘园和3个水库,逐步打造以程家坊村为中心的“一核多点”蔬菜种植产业格局,串联起一条由千亩苎麻、千亩西瓜、千亩甜瓜、千亩蔬菜、千亩水果5个千亩产业基地为龙头的四季瓜果蔬采摘观光旅游线。
对各重点项目实行挂图作战,细化目标、任务、责任“三个清单”,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倒排工期,强化督导,在党政班子会上定期调度、定期研判,重点做好洞村引调水工程、石牛滩水库生态治理、孔目江洞村段水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程家坊省5A级乡村旅游点、洞村乡农产品加工区等13个重点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9280万元,现已全部立项。其中洞村驿站项目已完工,南村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和程家坊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已完成90%。
文旅提质 绘就画卷显特色
洞村乡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融合人文历史,绘制出一幅具有当地特色,人文、景观交织的秀美风景画卷。
乡内溶洞旅游景点丰富,南村村有着罕见的峡谷型溶洞——神牛洞,岩顶“天幕”波澜起伏,钟乳石千姿百态,有“中国洞都”之称。寒毛洞、消水洞、天井洞等各具观赏价值,彰显洞村特色的绮丽洞穴也在探索开发中。
文化底蕴浓厚,历史景观良多。有“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之称的习凿齿安葬于枣木山村;“如胶似漆”典故中的东汉名士陈重和雷义安葬于霞贡村;承载牛郎织女传说的神牛洞、织女洞坐落于南村村。
文旅产业风格多样、发展迅速。新建成的枣木山公园集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对外开放后游客如织;中型水库——石牛滩水库风景优美,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南村民宿已开始接待游客,该村竹编手工艺品展现了传统文化;洞都景区二期项目建设、程家坊“鹊堡”乡村旅游示范点等正在谋划筹建。
(文图由洞村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