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洪子波 张翰林 摄影报道
装土、浇水、播种、覆土……3月24日,在新余市渝水区姚圩镇新宋村隆升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育秧基地,一盘盘育好的秧苗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诞生,随后被送往24号大棚。在不远处的1号大棚,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铺设在苗床上,长势喜人。
眼下正是早稻育秧的好时节,隆升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育秧基地订单不断,秧苗供不应求。“传统人工育秧抗风险能力差,容易受天气、环境的影响,遇上‘倒春寒’,极易造成烂秧,工厂化育秧可以规避这些因素,保证种子的成活率。”基地负责人彭鹏说,“工厂化育秧不仅能够提高育秧生产效率,还能提高近20%的亩产量。”2018年,新余市渝水区姚圩镇新宋村引进广东科利亚农机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专业合作社,服务周边两万亩的水稻田。近年来,彭鹏通过刻苦钻研,学习先进技术,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如今,该基地一条生产线1个小时可以生产1800盘育秧盘,整个基地能满足1万亩的育秧订单需求。
“这些秧苗是我的宝贝,农户的早稻收成全压我这里,必须要保证秧苗的质量。” 从浸种、消毒到催芽、灌溉等各个环节,该基地全部按照标准化的流程操作,保证秧苗的出芽率。今年,该基地投入使用北斗智慧大棚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观察土壤的PH值,大棚内的温度,保证秧苗的生长质量。
彭鹏说,要成为一名有智慧、有本领的新农人,最重要的是责任。作为合作社负责人的她,时常驾驶插秧机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服务。凭借着先进的理念、过人的技术,彭鹏被评为江西省水稻育秧技术“土专家”,获得全国最美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全省最美种粮能手、全省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在彭鹏的带动下,渝水区先后在姚圩、南安、珠珊、鹄山等乡镇建立了7个工厂化育秧基地,单季育秧能力达2.3万亩。“渝水智造”的秧苗销往全省各地,成为宜春、吉安等周边地区的“致富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