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林
4月25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汤利萍伤口造口护理工作室”揭牌成立,这是我省首个以护理专家名字命名的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工作室。该工作室的成立,将使医院伤口造口护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为疑难伤口造口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促进愈合,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品牌护理服务。
我省首个伤口造口工作室成立
伤口,很好理解,但人们对造口了解不多。造口指的是,患者因为结直肠癌、膀胱癌等恶性肿瘤病变,切除了直肠或膀胱,只能在腹壁开口以排泄大便或小便,这个排出排泄物的新出口就是“造口”。据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有150万造口患者,他们除了生理上的诸多不便,同时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障碍。
于是,为这些人提供更优质的照护显得尤其重要。早在2014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在省内率先开设伤口造口门诊,这也是全国首家授权专科护士实施输尿管皮肤造口“单J管置换”技术的护理门诊。近十年来,该门诊为大量的伤口造口患者解决了实际需求,特别是让许多造口患者有尊严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汤利萍伤口造口护理工作室的成立,有利于护理专科化持续发展、提升专科护士的护理水平,特别具有促进伤口造口专科方向技术与科研整体水平发展的作用。”该院分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曾元临说,工作室以个人命名,实行团队作战,挂牌工作室能够优化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工作流程与制度,以点带面、以老带新,培养更多的专科护士人才,更好地为慢性伤口及造口患者提供连续性护理服务,不断提高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打通护理服务“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伤口造口护理工作室诊疗内容包括各种急慢性伤口、压力性损伤、糖尿病足、瘘口、 窦道、手术后皮瓣坏死、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烧烫伤、大小便失禁患者的护理及皮肤糜烂的处理等。
然而,有些因年纪大、失能或半失能的老年患者,去医院非常不方便。为了打通优质护理服务“最后一公里”,去年3月,该院自主研发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一名因膀胱癌进行了膀胱切除输尿管后施行皮肤造口术的患者家属,通过该院微信小程序“智护一附”下单,该院副主任护师汤利萍便带领护理人员上门为这名高龄泌尿造口患者更换了“单J管”,并对其造口进行了相应的维护,真正实现“患者不动、护士上门”的护理服务模式。
该院伤口造口门诊开设近十年来,从成立初期一个月服务几十名患者,到现在一个月服务600多人。特别是近4年来,伤口造口门诊就诊人数、院内会诊和换药、院外会诊及居家护理例数大幅上升。截至目前,该院护理团队免费提供线上护理咨询、上门服务超2000人次。
“从事伤口造口护理工作,可以说是又脏又臭又累。护理人员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要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对其进行心理照护,倾听他们的心声,做他们的‘知心大姐’。” 该院护理部负责人说,护士在延伸护理服务中发挥关心、照护的作用,做了大量的工作,目的就是让患者有尊严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成立伤口造口专科护理联盟
因为伤口造口服务的群体很大,仅靠一个团队的力量还是有限。于是,该院护理部牵头,在省内成立造口伤口专科护理联盟,目前已有50多家市县级医院加入造口伤口护理联盟,对基层医院的护士进行伤口造口护理培训,让当地伤口造口患者不出县,就可以得到同质化的照护。
该院通过下沉输出管理、培训、技术等方式,发挥优质护理资源的帮扶带动作用,帮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专科护理服务能力。针对疑难复杂的伤口造口护理,如果当地医院无法应对,便可申请网络远程会诊,必要时转诊至该院进行线下多学科会诊。
“目前已经培训了13期、近80名护理骨干,我们做到成熟一家发展一家,市县级医院伤口造口护理技术成熟后,再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培训,真正实现伤口造口患者不用出社区就可以获得相关服务。”联盟负责人张宝珍说。
护理门诊是以专科护士为主导,在特定的专科领域实施诊疗辅助和疗养帮助,与医师以及其他医疗卫生人员共同协作的门诊。为此,该院伤口造口护理门诊十分重视MDT团队建设,组建专职国际造口治疗师(ET)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团队,联合肿瘤科、骨科、泌外科、心身医学科、烧伤科、营养科等科室专家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
除深耕专业、服务患者外,汤利萍还作为硕士生导师,带领团队致力于科研创新,培养了研究生15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2篇,共获25项省厅级项目支持。此外,她还不遗余力地到省外授课,对外省护士进行伤口造口知识及技能操作的培训,为省外医疗机构伤口造口门诊提供技术支持;在国际伤口造口年会上发言交流,展现了中国和江西护理的良好形象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