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并峙双峰 烛照古今

——八大山人、石涛与20世纪以来中国写意艺术展在京举行
八大山人《荷花(通屏四联)》(局部,因过高,底部未全展开) 中国美术馆藏
石涛《山水扇面》 四川博物院藏
八大山人、石涛《兰竹图》(中线为展陈玻璃接缝)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八大山人《书画册页》(选一) 南京博物院藏
石涛《杂画图册页》(选一) 故宫博物院藏

  □ 本报全媒体记者 钟兴旺 文/图

  中国美术馆为纪念建馆60周年,今年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展览活动。记者近日参观了系列展之一的“墨韵文脉——八大山人、石涛与20世纪以来中国写意艺术展”。此展由中国美术馆联合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四川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八大山人纪念馆共同主办。我省八大山人纪念馆送展的馆藏八大山人书画真迹共15件。

  此展规模大,作品包括古代和现代部分。古代部分以八大山人、石涛作品为主,展示两人的书画艺术与时代、社会、个性之间的互动关系,陈列在中国美术馆的五层左、右展厅,展期将延至8月23日;现代部分以20世纪以来的作品为主,展现中国艺术家对传统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陈列在三层,将展至8月30日。六层藏宝阁展出数件明代文征明、唐寅等人的作品,也属此展的一部分,将展至11月15日。

  八大山人和石涛,均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可谓双峰并峙,影响深远。此展现代部分的作者包括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陈师曾、溥儒、张大千,以及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李苦禅、石鲁、何海霞等。他们接续八大山人、石涛的笔墨和审美要旨,博采众长、求索创新,个个艺术风格鲜明,卓然成家,各领风骚。由此可见,八大山人和石涛,堪称“大师中的大师”。

  八大山人作品展厅内作品数量多,除八大山人纪念馆送展的作品外,还有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四川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的藏品。八大山人作品存世量不大,大多被馆藏,散落在民间的少且赝品充斥。此展汇集全国各地馆藏八大山人作品真迹,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如此多比对真伪的“标准器”,颇为难得。

  展厅中,大尺幅的八大山人书法有3件,其中2件为八大山人纪念馆藏品,即行草书对联《采药逢三岛,寻真遇九仙》、行书《临兰亭序》,另一件为南京博物院藏行书《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八大山人书法取法广泛,隶书气韵高古,行草书取法“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董其昌等。展出的这3件大幅书法作品均为其典型书风:中锋运笔,篆籀笔法,使转圆润,结体空灵疏放,字型欹侧多姿。弘一晚年书法,对八大山人应有借鉴。

  展出的中国美术馆藏八大山人“重器”令人震撼:四条屏《鹤鹿凫雁》,每幅高180.5厘米、宽44.1厘米,由邓拓于1964年捐赠;四通屏《荷花》(上图),高364.8厘米,宽281.2厘米,所绘泼墨大写意荷叶荷花,墨色丰富,气韵生动。张大千、潘天寿等人多得益于此法。此外,南京博物院藏两套册页也颇引人注目,其中一套《山水图》,共10页,每页一书一画,书画合璧,清新雅致。八大山人的写意画,惜墨如金,简到极致,后人效仿,大多仅得其形,韵致和内涵则远远不逮。

  在另一个厅展出的石涛作品,有巨幅中堂、册页、斗方、小品等各种形式,题材有山水、花卉、果蔬等。石涛毕生云游四方,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其绘画一反当时画坛摹古仿古的守旧之风,画风多变,山水风物,清新自然。山水画笔法流畅却不流俗,用线松柔秀拙,尤其长于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用墨或简洁枯淡,或浓郁滋润,变化多端。他提出“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无法之法,是为至法”,让自我和个性在作品中得以彰显。

  在借笔墨抒发情感、表达心志方面,石涛与八大山人是一致的,只是八大山人更为明显和强烈。二人同为明王室后裔,原名为朱耷的八大山人(1626—约1705)比原名为朱若极的石涛(1642-约1707)长16岁。19岁时的八大山人,遭逢明朝灭亡的巨大变故,从王室贵族一下子变为逃犯,最后以出家保全性命。因此,他的早年作品多表达对清朝的蔑视和不合作的态度。当年仅3岁、对明朝灭亡没有多少记忆的石涛,经历的却是“了解身世、对佛门理想幻灭、重新认识自我”曲折的心路历程。体现在他各个时期的作品上,正是风格多样,变化多端。

  同为前朝落魄王孙,却身处异地。作为在当时均有显赫名声的画家,二人一生中虽不一定有交集,但惺惺相惜,在艺术上彼此深表仰慕,有过不少书信交往。石涛在给朋友所画的册页题跋中有句“淋漓奇古之如南昌八大山人”,还致信八大山人求画《大涤草堂图》,成为画坛佳话。

  在本次展出的一件由八大山人与石涛合作的《兰竹图》(下左图),也是二人交往的有力物证。此作为广州艺术博物院所藏,上有两人的款识和钤印。八大山人在右上角题“拾得”二字;石涛在左上角题款“八大山人写兰,清湘涤子(石涛号)补竹。两家笔墨源流,向自独行整肃”。可见由八大山人先绘兰草和石头,石涛补竹。当然,两人合作并不一定见面。

  此展有两件颇有意思的作品,即《个山小像》和《对牛弹琴图》。前者是我们熟悉的八大山人纪念馆馆藏珍品,描绘的是八大山人形象;后者为石涛所绘一抚琴高士,许多人认为此画表达了作者知音难遇的心境,也是作者形象的写照。这两件作品所绘人物,是业界公认的最接近八大山人和石涛的真实形象。他俩或许没有想到,300多年后能在此“相会”;或许更没想到,两个落魄王孙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两座高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八大山人、石涛与20世纪以来中国写意艺术展在京举行
~~~
~~~“水墨长征”画展在南昌举行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安义观察
   第07版:综合
   第08版:赣州新闻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并峙双峰 烛照古今
艺术园地
向老兵致敬
古代的“录取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