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耀文 实习生 叶深文
“从大棚搭建到种植技术,再到销售环节,都有龙头企业带领大家干,种菜变得更简单,效益也更高了。”近日,在永丰县创业的“新农人”罗义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说。2022年,他家的蔬菜销售收入达200多万元。
2019年,罗义平从浙江回到永丰老家,流转106亩土地办起家庭农场,种起了蔬菜。但种植技术、销售方式落后等问题横亘在眼前,这也是当时永丰蔬菜产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永丰蔬菜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步,经过40余年发展,已经成长为县里的农业首位产业。但同时,蔬菜产业发展面临菜农年龄老化、技术陈旧以及缺乏龙头企业引领等瓶颈。”永丰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涂年生告诉记者,2021年,该县正式启动蔬菜产业振兴发展改革行动,推行“龙头企业+职业菜农”的发展模式。
永丰县强化龙头企业“外引内培”工作,并由龙头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重点对蔬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菜农进行培育,形成龙头企业引领、职业菜农示范、散户菜农跟随的发展格局。
设施蔬菜是永丰县发展重点,但蔬菜大棚亩均投资在万元以上,让不少菜农犯了难。为此,该县创新融资手段,由永丰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担保,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永丰县蔬菜发展有限公司具体实施,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永丰县支行融资5000万元,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乡镇管理、分户经营”模式,建设1500亩适度规模的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以每年每亩400元的价格出租给职业菜农进行经营。国有资本的注入,破解了当地菜农发展设施蔬菜遇到的融资难题。目前,该县已经培育50余户职业菜农示范户。
“从选择生物农药到有机肥,再到水肥一体化系统,龙头企业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新东西。”罗义平告诉记者,除了看得见的设施等,当地菜农看重的还有龙头企业强大的市场网络和数据分析能力。
“公司每年要接待上百人次参观学习。”吉安市佐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晓伟告诉记者,职业菜农通过学习龙头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龙头企业运营模式的复制,相当于企业扩大规模,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同时,永丰县农业农村部门加快提质步伐,进一步强化对蔬菜产业生产规程和技术标准的指导,助力蔬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县特色蔬菜种植面积16万亩,产值达20亿元。
产业生态的变化,让龙头企业有了新的发展思路。佐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和永丰县农业农村局协商农业产业服务中心建设事宜,准备打造一个集蔬菜销售、品牌经营于一体的蔬菜产业综合体,加快向综合型农业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