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康春华
8月1日清晨,南昌八一广场举行“弘扬爱国志 奋进新征程”升旗仪式,南昌市融媒体中心“洪观新闻”及时推出了一系列新媒体稿件,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看着一条条激动人心的评论,完成活动报道调度工作的胡盛龙总算松了口气。虽说是临时负责兼顾融媒体中心编务工作,可他一点不敢马虎,对报道方案反复推敲,确保万无一失。
胡盛龙在南昌日报社总编室工作了二十个春秋。他从一般编辑做起,一步一步成长为总编室主任,参与编辑的稿件多次获得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一等奖、江西新闻奖一等奖、江西报刊网络新闻奖一等奖。他默默坚守岗位,用数千个不眠夜为安全出版构建起一道可靠的防线。
报社重大新闻策划,胡盛龙从未缺席。南昌日报是南昌市委机关报,近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他参与策划推出了“英雄城同心抗疫”“强省会 我们在行动”“胡子工程攻坚销号”等多个重大新闻策划,及时推出了一系列重头报道,在力行新闻“三贴近”的基础上,发挥了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
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积累,使得胡盛龙能够从全局视野审视新闻价值。今年初,由他牵头的专班高标准完成《强信心 蓄胜势》《拉满号 上满弦》《勇担当 优作风》三篇南仲平文章,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注入强心剂。他还带领团队高质高效完成了2023年南昌市迎春烟花晚会策划方案及解说词撰写任务。
总编室工作以夜班为主,值夜班时,大到主题策划、稿件标题,小到语言衔接、词句运用,他慎之又慎、一丝不苟,通宵达旦是常事。不值夜班时,他仍会通过移动采编系统与稿件深夜“约会”,对当天用稿情况提出意见。
担任总编室主任以来,为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胡盛龙重点从抓管理、搞策划、带队伍三个方面做起。强化管理,规范记者采编行为;注重策划,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做好“传帮带”工作,把精力放在带动新生骨干力量上,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年轻编辑成了报社的业务骨干,为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读者想要什么样的信息?读者欣赏什么样的文字?读者接受什么样的版式?这些问题时时萦绕在胡盛龙的心头,“我对文字的热爱,就像农民对庄稼一样:农民辛苦打理庄稼,盼着有一季好收成,我带领团队精心打磨稿件,就是为了让每一条新闻稿件都有最好的呈现,这样的党报才能迸发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胡盛龙说,选择新闻工作此生无怨无悔,他将一如既往坚守新闻一线,做好新时代的瞭望者和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