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微信号:xyx0602
电话:13699505140
近日,记者走进南昌市湾里管理局站前街道洪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未进门,就听见阵阵稚嫩的朗读声,时而夹杂着欢快的嬉笑声。推开门,10余名孩子正在志愿者一对一的陪伴下,有的读绘本,有的画画,有的搭积木……如果不是他们头上的“天线”和挂在耳朵上的小仪器,很难发现这是一群患有听力障碍的孩子。
“今天我们来练习,跟着姐姐读,紫色的葡——萄……”座位上,三岁半的薇薇正跟着志愿者进行听觉训练游戏。薇薇的妈妈胡女士告诉记者,薇薇是1岁8个月时被诊断出患有先天双耳极重度听力损失。为了给孩子治病,她带着薇薇从上饶来到南昌进行了人工耳蜗手术。
听到声音只是第一步,学习开口说话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去年,胡女士得知江西省残疾人就业创业与康复服务中心有免费的康复课程,便带着女儿在康复中心附近的洪崖社区租房居住。“康复中心每天只有一节免费课程,如果想接受更多的训练,需要额外缴纳学费。”胡女士说,“虽说现在康复机构很多,但大多价格不菲,对我们来说压力很大。”
幸运的是,胡女士从另一名家长处得知,洪崖社区每周都有4节针对听障儿童的“四点半课堂”,可以免费提供康复训练。于是,今年3月,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带着薇薇到社区定期接受康复训练。“经过半年多的训练,现在孩子不仅能说一些简单短句,性格也开朗多了。”薇薇的变化让胡女士喜在心里。“这里的老师既有爱心又有耐心,薇薇特别喜欢这里,每天都嚷着要来上课。”
在洪崖社区的“四点半课堂”上,像薇薇这样的听障儿童还有很多,他们都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逐渐恢复“新声”,告别无声世界。
洪崖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咏华说,2018年,江西省残疾人就业创业与康复服务中心落户在社区附近,由于听障儿童的康复周期较长,许多外地家长和胡女士一样,带着孩子在社区周边长期租房。“我们得知社区周边有不少外地来的听障儿童需要做康复训练,恰好豫章师范学院湾里校区就在附近,我们和学校对接后,招募了一批在校生作为‘四点半课堂’的志愿者,利用他们在学前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为这些儿童提供免费的康复训练。”王咏华说,“最开始只有10余名志愿者,现在已经有30余名了。”
正在豫章师范学院湾里校区读大三的刘好好是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长,今年3月,她成为“四点半课堂”的志愿者之一。“我们主要针对孩子们在康复中心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另外还会开展一些音乐、绘画等方面的课程。”刘好好说,“起初许多听障儿童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时我们就要耐心地去反复引导他们参与进来。”
随着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老师和儿童之间可以实现一对一结对辅导。经过家长间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来到洪崖社区“四点半课堂”接受康复训练,最多时一天有20多个,训练时间最长的已有2年多。“四点半课堂”也让孩子们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现在这里大多数孩子看到我们,都会主动跑来打招呼。尽管有的孩子说话显得吃力,但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在志愿者们看来,最开心的就是能够看到孩子们张口说话和家长欣慰的笑容。
“下一步,我们计划尝试和志愿者开展一些针对听障儿童的户外活动,给孩子们提供更丰富的康复体验。”王咏华表示,“我们也呼吁社会能够更多地关注听障群体,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更多听障儿童听见父母的呼唤,走出无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