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徐立鸣 文/图
“听听听听听听听,劳我以生天理定。若还惰懒必饥寒,莫到饥寒方怨命……”11月25日,一句句陆氏《诫子弟词》在抚州市金溪县陆坊乡旸湾村的青田书院内回荡,让人仿若回到了宋代心学兴起时的书院。
如今的青田书院背靠村庄,面向稻田,视野开阔,古朴恬静。然而,三年前,这里还是旸湾村的破败一隅。
2020年11月,金溪县陆坊乡“80后”青年洪志文返乡,邀请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专家,对清代流传下来的祖屋进行了修缮。后又在近三年间,通过与村民共建的方式,陆续修缮了周边的7幢老屋,将破败山村打造成了传播象山心学与传统耕读文化的载体。“考虑到陆象山故里曾用名青田里,我们最终确定了‘青田书院’这个名称。”洪志文介绍,书院现存书籍2万余册、珍藏古籍300余册,其中与陆象山有关的学术著作有400余种。
“青青蓼莪梧桐院,田田菡萏桑梓书。”院内一副对联,尽显青年创客的心意,对联的意思是:我回到家乡,把老屋修缮好,吸引游客来,以报效桑梓。在赓续文脉的同时,洪志文和他的小伙伴们结合时代需求,探索打造一个田园之上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并努力使之成为金溪古村落里的一个新兴文化地标。
倒豆、推磨、滤渣,一碗古法豆浆,品味劳动成果;入盏、注汤、击拂,一场宋式点茶,感受东方美学;研墨、涂墨、刷印,一次雕版印刷体验,体悟非遗魅力……在拜谒象山先生、诵读陆氏《诫子弟词》后,前来研学的游客们先后“沉浸式”体验了宋式点茶、古法磨豆浆、雕版印刷等。
如今,围绕着青田书院,多种业态在旸湾村相继绽放,“活”了古村,也富了百姓。洪志文告诉记者,以青田书院为中心,他们还打造了“心学之旅”旅游线路,推动了周边的陆坊古村、桥上古村、竹桥古村等多个古村落的活化利用,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