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枪炮、家国与银行

  □ 黎江毅

  朋友推荐我阅读张卫平的长篇小说《红色银行》。近年来,革命战争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但这部作品以创办农民银行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蓝本,讲述兴县农民银行从萌芽初生到发展壮大,直至汇入中国人民银行的故事,精彩地展现了我党在金融战线上的创举,题材新颖,独辟蹊径。

  我喜欢书中硝烟弥漫的斗争场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红色金融与革命军队同根同生,相辅相成。无形的金融战线弹道无痕,其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刀光剑影的战争。小说把红色银行发展融入革命战争的背景之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小说主人公刘象庚带着任务从太原回到故乡,家人始终面临着死亡威胁,在一次战斗中,兄嫂惨死于敌人的屠刀之下。刘象庚虽然是个文学人物,但在中国共产党的红色金融历史上,有很多真实原型。毛泽民,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第一任行长,牺牲时年47岁;高捷成,冀南银行总行第一任行长,牺牲时年仅34岁……红色金融经过革命炮火的洗礼,凝聚了共产党人的智慧与胆魄、汗水与心血。

  我喜欢书中前仆后继的家国情怀。土地革命时期,“实行平价借贷”“组织农民借贷机关”“实行低息借款”……这些淳朴的金融思想萌芽本质上是对“金融盘剥”社会矛盾的纠偏,希望通过金融手段维护广大劳苦大众的利益。在小说中,“兴县农民银行”不仅服务于抗日力量,还服务于当地百姓,解决百姓生活的困难,体现了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小说中,贺家渡船被撞坏了,生活陷于困境,贺小莲无奈去找刘象庚求助,银行采取灵活放贷的办法,帮助贺家重新建造起了新船。

  “兴县农民银行”毕竟是虚构的,真实历史上的红色银行诞生在江西瑞金。1932年2月1日,新生红色政权下第一个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叶坪成立。今天,我们参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看到的是一座两层高的土楼房子,楼上楼下共两个小厅三个房间,被称作“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银行”。正是在如此极端简陋的条件下,红色银行在发展根据地经济、保障民生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苏区各行各业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兴起,造纸、织布、铁器、榨油、砖匠等行业都得到了国家银行的扶助支持,红色银行成为“苏区经济擎天柱”。

  锤镰已教山河改,莫忘弹铗凛冽时。合上《红色银行》一书,经受过那段跌宕而光辉的共和国金融史的思想洗礼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求正义和真理的勇气,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社会、改造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文件
   第05版:文件
   第06版:文件
   第07版:文件
   第08版:天下
   第09版:聚焦
   第10版:品鉴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健康
跃上更为高远的美的峰巅
让长征文化遗产长久存传
俯首人间正道
枪炮、家国与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