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熊宝典》出圈记

  本报全媒体记者 齐美煜

  “遇上火灾,一定要沉着冷静,小火快跑,浓烟关门……”11月4日晚,在“江西消防”抖音号上,一场名为“蓝朋友周六见消防宣传月专场”直播吸引了近30万网友观看。直播中,宜春市袁州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监督员熊康将一个个真实案例拆解,绘声绘色地向网友科普安全知识。

  线上开展应急科普,熊康和同事们的尝试不止于此。

  2023年,国家消防救援局开展“消防科普年”行动。江西省消防救援总队融合地域元素、凸显消防特色,逐步推动“一队一品”品牌工程。宜春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统筹策划,组建制作团队,推出消防科普系列短视频《大熊宝典》。有20年从业经验的熊康就是视频主角“大熊”。

  《夏季车载物品“黑名单”》《煤气罐着火,会爆炸吗?》《如何拿捏燃气“暴脾气”?》……《大熊宝典》系列短视频中有不少被应急管理部等部门的新媒体平台转发,累计播放阅读量超2000万人次。

  《大熊宝典》出圈,并非偶然。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满满的“硬核干货”,让人耳目一新。这背后,凝结着团队的匠心,以及对生命的敬畏。

  回想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团队成员都不约而同地用一个“难”字来形容。因为是全新的领域,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选题如何找?创作如何可持续?团队深入社区、农村,走进百姓家中,了解大家关注的消防安全问题;对后台消防出警记录进行分析,提炼典型案例。像炎炎夏日,很多人会使用蚊香,但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引发火灾。对此,团队精心制作了《小心蚊香“一点红”》,向群众科普如何正确使用蚊香。

  “我们是半路出家的‘草根团队’。‘服化道’、拍摄技巧、场景设置等,都要靠自己一点点去摸索。”宜春市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科长陈广瑞介绍,为了解决实景化拍摄难题,团队主动走进企业、学校、游泳馆等协商拍摄场地。此外,团队成员不断学习拍摄技巧,仔细揣摩“大熊”人物性格,精细打磨视频脚本,让视频更具网感。

  在拍摄《憋气!不动等上浮》时,整个团队在泳池里泡了5个小时、拍摄了50多遍,努力做到每个镜头完美流畅。摄影师胡伟雄是个“旱鸭子”,为了更好地呈现“大熊”落水的全过程,他克服恐惧,拿着设备沉到泳池底部,直到拍到满意的画面才肯罢休。

  作为视频主角,熊康也在不断挑战自己。刚开始面对镜头拍摄时,熊康很紧张,仿佛有个包袱压在身上甩不掉。为了尽快融入“大熊”角色,熊康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表情、动作,细化到每一句台词上。此外,他还积极参与选题策划,将自己多年以来的实战经验融入其中。

  虽然难,虽然苦,团队却甘之如饴。因为,他们欣喜地发现《大熊宝典》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和喜欢。有一次,团队成员彭芝慧假期去上高白云峰漂流,看到一旁的游客穿救生衣时不忘系牢束腿带。她问游客怎么知道这个小窍门,对方脱口而出“《大熊宝典》里有讲不能忘记这个‘小尾巴’”。时至今日,彭芝慧从未忘记那一刻的自豪与欣喜。

  面对《大熊宝典》的火热出圈,团队激动过后,迅速回归平静。“哪怕只有一个人因为看了我们的《大熊宝典》,学到了安全知识,在关键时刻用上了、用好了,我们就会坚持下去!”陈广瑞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利用感应装置无法识别,深夜在国道上停车、倒车,逃避测重检查~~~
~~~
南昌理工学院~~~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和美乡村 魅力无限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抚州观察
   第07版:专题
   第08版:区域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教育
   第11版:三农
   第12版:资讯
《大熊宝典》出圈记
相关部门:完善设施 坚决查处
候鸟安全越冬
扎实推进“军魂育人”党建特色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