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曹章保
仲冬时节的清晨,上犹县平富乡庄前村党支部书记曾祥忠接到村民钟钢生的电话,反映家里的自来水管破裂,影响生活用水。放下电话,曾祥忠立即带着维修人员赶往村民家中,经抢修,当天恢复供水。
近年来,平富乡通过引进第三方公司,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对村庄环境进行长效管护,并在村委会下设物业管理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曾祥忠兼任村物业管理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物业服务事宜。
“早点修好水管,不影响他家做午饭。”曾祥忠告诉记者,以前城里的小区才有物业服务,现在村里也有了。
在乡村环境治理过程中,普遍存在设施“重建轻管”、环境治理责任不明确、资金无保障等管护难题。上犹县大胆尝试,引进“物业进乡村”管理治理模式,由第三方公司或村集体股份合作社承包全县131个行政村物业服务,按户核定费用,推行合同制,走出了一条农村环境治理新路子。
长期以来,上犹县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由第三方公司负责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但全县村小组点多面广,村庄内公共环境卫生仍然存在脏乱差的现象。
平富乡庄前村作为上犹县“物业进乡村”管理治理模式的试点村,在保留第三方公司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置的基础上,引进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对乡村环境进行整治及长效管护,把乡村当成社区来管,将公共空间整治、设施维护、村庄秩序管理等列入管护范围,真正做到常态长效。
“这个物业公司收费公道,服务周到,现在村里环境大变样,家里小修小补也能及时找到人处理。”庄前村石子组的孤寡老人骆金凤告诉记者,对“门前三包”责任落实到位、家庭环境卫生保持较好的村户,还有免缴下个月度物业费的奖励措施。
上犹县充分整合各项资源,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适度聚合支农资金,从每年度县财政安排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中切块支持,配备足额的农村村庄长效管护经费,整合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经费,发挥乡村理事会或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的作用,发动在外成功人士捐款捐物支持家乡环境整治建设,全方位、多渠道、筹措物业进乡村的资金需求,做好资金保障工作。
同时,聚焦当前乡村环境短板,上犹县将农村乱搭乱建等“五乱一散”整治内容列入承包范围,以合同的形式明确第三方公司在村庄环境卫生、设施管护、庭院整治、村庄秩序等物业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乡镇作为发包方行使正常的监督管理职能,每月开展一次“物业进乡村”运行绩效评估,深入现场进行业务督导,出具评估报告,借助“物业进乡村”管理平台,推进乡村治理向更高层次迈进。
如今,走进平富乡庄前村,屋舍俨然,乡道整洁,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