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切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光辉思想、崇高品德和革命风范,继承弘扬革命先辈先烈的崇高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12月25日,江西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井冈山举办。8位专家学者围绕“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将研讨会发言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编 者
井冈山革命斗争在
毛泽东人生中的历史地位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正部长级)
龙新民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纵观毛泽东同志辉煌的一生,井冈山革命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创造性地解决了坚持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
缔造和培养出一支伟大的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为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坚强后盾。毛泽东同志制定了一系列正确军事原则和战略战术,他的军事指挥灵活机动、用兵如神,在工农红军中树起了一面胜利的旗帜,也为成就他后来在人民军队的最高统帅地位创造了条件。
实践并形成了一条正确的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最早起源于井冈山斗争时期,内容包括红军“三大任务”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重视调查研究、重视群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成功探索出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群众路线成为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
培育了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井冈山精神。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井冈山精神,是充盈着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实事求是与组织原则的统一: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的党性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华南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
蒋建农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中的党性,表现在坚持党性原则的组织纪律观念方面。学术界几乎一致称赞毛泽东同志另辟蹊径开创井冈山道路,但不大注意在探索井冈山道路过程中,他是如何努力和上级组织保持一致的。
当时在组织隶属关系上,秋收起义军是由湖南省委任命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上井冈山之后仍然由湖南省委领导。朱毛会师成立红四军后,设立军委,但仍归湖南省委领导。由于长期处于斗争的第一线,毛泽东同志当年在实践中得出的认识,在许多方面是先知先觉,往往有别和领先于湘南特委、湖南省委的要求。这样就出现了坚持真理和贯彻上级组织指示之间如何统一的问题。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对如何执行与实际情况相抵触的上级指示问题十分苦恼,但他没有采取任何非组织的行为,而是或向传达上级指示的同志分析利害,或通过各级党组织的联席会议集体讨论行动得失,做出趋利避害的决策,或向上级组织和中共中央申诉自己的意见,为我们树立了讲党性的光辉典范。
毛泽东同志非常渴望得到上级组织,特别是党中央的指示。他多次以前委的名义向上级写报告,建议设置湘赣边界特委。在接到江西省委和湖南省委批准成立湘赣边界特委的指示后,1928年5月20日至22日召开了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以毛泽东同志为书记的湘赣边界特委。同月底,湘赣边界各县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由毛泽东同志等组成的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以袁文才为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主席。这样,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成中共红四军军委书记兼边界特委书记统一领导边界党政军工作的格局。1929年1月初,带着中共六大文件的中央信使来到永新。毛泽东同志后来描述当时收到中共六大文件的心情:“六次大会的决议案非常正确,我们欢跃地接受。”中共六大文件不仅使红四军前委了解了国际国内的形势,而且六大的政治报告专门针对已有的几个苏维埃区域发展进行了指示。姗姗来迟的六大文件,对于正在固守无望和下山前途未卜之间举棋不定的红四军和毛泽东同志而言,则是“及时雨”,更坚定了他们下山发展的决心。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把实事求是和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展现了党性的光辉和力量。
今天重温历史,对于我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与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的开创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刘 仓
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推动中华民族开始走向复兴伟业的革命领袖,是创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开拓先驱。党和毛泽东同志在传承中华文明基础上,根据时代特征和革命实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出光明前景,为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书写了精彩开篇,推动了中华文明从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进程。
从社会形态整体性来说,毛泽东同志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明的内涵,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角度,从现代文明的前提条件、社会内容、中国特色和传承创新等方面,都为创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开创性贡献。一是确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志向,肯定中国文明的世界地位,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未来方向。二是选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建设未来文明社会确立了理论指南。三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实现了除少数地区之外的国家统一,为开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社会条件和疆域空间;领导和组织革命根据地建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积累了宝贵经验。四是领导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国家形态;创建和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中国人民大团结,为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准备了主体力量。五是领导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制度形态和制度保障。六是组织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为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规律,为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探索可行路径。七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指导思想。八是领导组织思想文化建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文化形态。九是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和平国际环境。十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开辟了道路、指明了方向,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浓墨重彩篇章。
作为党、国家和军队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同志是推动中华文明延续、创新和发展的历史伟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种子,将成长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中国形态、世界文明百花园的中国图景。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一级巡视员、教授
匡 胜
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充分肯定了中国革命是从井冈山走向成功的,而且深刻阐释了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这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时代之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道路。
一是充分肯定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在党内率先把农村革命根据地当成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的重要战略基地,并从理论高度加以概括总结,提出了完整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二是明确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路径。在通过三湾改编构建起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后,明确军队严格的纪律,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三是解决了农村环境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难题,提出了“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了根本遵循。四是亲自修改审定了《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开展了土地革命,让人民群众获得了政治、经济利益,使人民群众成为党和军队的依靠,成为“真正的铜墙铁壁”。五是强调处于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的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长期地存在和发展,是有其独特原因和多种条件的。“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可以使“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六是明确指出“畏惧农民势力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领导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认为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是农民斗争不得工人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发展超过工人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七是强调“敌据城市我据乡村,所以战争是长期的,但乡村能够最后战胜城市”。这些是总结历史经验而得出的科学结论。
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对毛泽东同志最高的致敬、最深的缅怀、最好的纪念,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
论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
郭志刚
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军事理论成果。毛泽东同志没有照搬武装起义后要不断进攻的理论和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在秋收起义后改变进攻战略,率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军情的新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他和朱德同志共同概括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作战原则,解决了在敌强我弱条件下如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问题。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总结红军十年血战史的经验教训,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集中探讨中国革命战争特点规律,揭示积极防御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将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从基本作战经验升华为军事战略理论。
毛泽东同志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战略形势和战略任务,实行科学的战略指导。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和“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解放战争时期提出实行内线作战和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举。在国家安全和利益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他作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的战略判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主动入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生动诠释了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防御性、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
在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指导下,1956年新中国确立保卫祖国的军事战略方针。这一军事战略方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坚持军事服从政治、积极防御、后发制人的原则,将威慑与实战、战略持久和战役战斗速决、防御与进攻、战略内线作战与战略外线作战有机统一起来,有力地指导了国防、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此后随着国家安全环境、战争形态等的发展变化,军事战略方针有所调整和变化,但积极防御的基本精神始终都没有改变过,充分彰显了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科学光芒。
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关于战略防御的理论体系。其立足点是“防御”,不轻易诉诸武力,但其核心在于“积极”,充满辩证思维,独具特色、魅力无穷、影响深远。
毛泽东调查研究
理论与实践及其当代启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教授
陈 述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理论的创立者和奠基者,调查研究实践的开拓者和典范。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毛泽东同志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仍然有重要意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为开辟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进行了深入细致全面的调查研究。主要有如下几次:大革命时期的1927年1月,毛泽东同志对湖南的湘潭等五县进行为期32天的实地考察,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地区对宁冈、永新两县,在中央苏区对寻乌、兴国两县,才溪乡、长冈乡以及木口村和东塘村的调查等,发表《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论著。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从哲学高度阐述调查研究,指导全党通过调查研究认清中国的国情和历史。特别是1941年,毛泽东同志出版《农村调查》一书,5月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演讲,倡导全党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调查研究。7月,中共中央专门设立中央调查研究局,毛泽东同志担任局长,指导全党进行调查研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同志再次身体力行,带领全党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等论著。1961年,他又一次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带领全党进行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调查研究来认清中国国情,探索和开辟革命和建设道路。毛泽东同志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继往开来全面推进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这些启示包括: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为确定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把调查研究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基础;把调查研究制度化、深入化和持久化。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形成与启示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彭 勃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通过调查研究,找到了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答案,为我们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毛泽东同志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调查研究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体现。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重要来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客观条件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探索中国革命出路的现实需要,实践基础是毛泽东同志早年求学、大革命和井冈山斗争时期投身的调查研究。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明确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将其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作为了解社会、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宝,强调开展调查研究要遵循“向实际情况作调查”“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要深入调查”等原则,创造了阶级分析法的一般方法和开调查会、直接调查的具体方法等系统、科学的调研方法,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完成争取群众战胜敌人的任务”。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具有鲜明特征。一是抓住典型、把握全面,通过“解剖麻雀”搞典型调查来寻找规律。二是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从社会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殊”现象出发认识问题、搞清本质。三是紧扣问题、抓住重点,分清工作主次,把握调研重点,推动各项工作。四是立足实践、深入群众,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接近、请教群众,倾听基层最真实声音,激发人民的革命热情。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有现成答案的“中国之问”,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篇章,蕴含着历久弥新的重要价值和现实启示:一是发扬优良作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二是牢记为民宗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三是不断传承创新,科学提高调研效能;四是坚持求真务实,敢于面对困难挑战。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性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主任、教授 曹景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多个方面的历史性贡献。
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行的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找到这一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毛泽东同志是在同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于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并赋予其具体化、实践化、民族化、时代化内在规定性。
毛泽东同志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永续辉煌的正确道路。道路是党的生命。毛泽东同志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不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是中国革命赢得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毛泽东同志又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初步探索了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思想锻造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同志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工程”,并将其作为我们党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他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注重组织建设,要求造就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和建立高素质的党员队伍;重视作风建设,要求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时刻不忘拒腐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