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桑梓情深 艺成归来

水彩画 《戛纳海滨》(52cm×37cm,2005年) 漆德琰绘
铜雕 《长征路上三代人》 钱海源作
水粉画 《喀什印象》(85cm×85cm,1982年) 罗 贻绘
木板彩拓 《红烛》(62cm×92cm,1989年) 周新如绘

  □ 本报全媒体记者 钟兴旺 文/图

  近来,我省举办的4个个人美术作品展颇为引人关注:在省美术馆举行的“立体的人生——钱海源从艺68周年回顾展”、在宜春美术馆举行的“由景入境——宜春美术馆馆藏漆德琰水彩作品展”和“美曰载归——周新如版画艺术展”、在赣州美术馆举行的“碧海云天——罗贻从艺七十周年艺术巡展(赣州汇报展)”。这4个展览有一个共同点,即4位作者均为江西籍知名艺术家,多年前离开家乡在外地发展,步入老年后回乡办展,回报桑梓。

  省美术馆自2023年起推出展览品牌“出赣入鄱”名家邀请展,陆续推出在外地工作、在艺术上卓有成就的赣籍名家成果展。于2023年11月16日开展至今年1月7日结束的“立体的人生——钱海源从艺68周年回顾展”是系列展的首展。钱海源,1940年出生于樟树市,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雕塑、美术史论,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后到湖南省展览馆工作至退休。此次展览展出他历年来创作的雕塑、水彩、素描、木刻以及书法作品100多件。因为他擅长的雕塑是立体的,他的艺术修养是全面的,因此展览的展标“立体的人生”颇有深意。

  今年92岁的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罗贻,1932年出生于赣州市,1956年公派留学捷克布拉格美术学院,专攻油画风景和肖像,是我国民族美术高等教育开拓者之一。他的油画和水粉画作品色调明快,清新自然,用笔流畅,其在色底上作画的独特技法,在20世纪60年代便为画坛所关注。随后,他又潜心探索欧洲油画风景与中国山水画融合的创作实践,创作了“雪域风情系列”“西域风情系列”以及“江南水乡系列”作品。进入新世纪以来,他尝试用中国画的笔墨色彩结合欧洲油画理念,探索“墨彩画”创作技法,均有不俗的表现。“碧海云天——罗贻从艺七十周年艺术巡展(赣州汇报展)”,从2023年12月9日展至2024年1月5日,展出的140多件作品,是他从青年到中年、老年各个时期的代表作,绘画种类涵盖油画、水粉画、中国画。

  “由景入境——宜春美术馆馆藏漆德琰水彩作品展”和“美曰载归——周新如版画艺术展”,2023年末同时在宜春美术馆举行。

  与罗贻同龄的漆德琰,1932年出生于高安市,1949年毕业于江西八一革命大学美术系,195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后在江西画报社、江西文艺学院、江西省展览馆等单位从事美术教学与创作,直至1980年调往重庆大学任教。他创作的《农村调查》《井冈山会师》等主题性油画作品影响广泛。到重庆大学后,他将全部的精力转向水彩画创作。在创作实践中,他坚守“生活是创作源泉”的理念,在艺术语言上由对客观物象的描绘,提炼为由景入境的审美表达。这批展出的水彩画,均由漆德琰先生捐赠。通过作品,我们在感佩作者奉献大爱的同时,还可真切地感受到这位老一辈美术教育家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20世纪80年代,作为宜春地区(现为宜春市)美协主席的周新如,为宜春群体版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努力下,宜春不仅与国内多地举办了版画交流展,还于1987年10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宜春版画展”,展出了可谷、王西林、陈正元等59名宜春作者题材新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版画作品,引起业界轰动。担任宜春美协主席的周新如,版画创作成绩斐然,黑白木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版画展。彩拓版画是宜春版画的标志,而周新如把彩拓版画又推向了新的高度,将其“拓味”、浅浮雕感、色彩的微妙丰富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成绩突出,他于1999年获中国版画最高荣誉的“鲁迅版画奖”。

  周新如出生于1944年,樟树市人,退休后一直居住广东。“美曰载归——周新如版画艺术展”的举办,或可看作是他以一生最精彩的作品,向阔别已久的家乡观众的一次深情倾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综合
   第07版:资讯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桑梓情深 艺成归来
篆刻 《鱼龙潜跃水成文》
篆刻 《永受嘉福》
国画 《团结就是力量》
白描刻画晋名士
青花瓷上铁线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