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内,党员互动,学习“充电”劲头足;村庄里,环境优美,治理成效评价高;农户家,干群对话,排忧解难心连心……近年来,南昌县黄马乡持续强化党建引领,聚焦乡村治理痛点、难点、堵点,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机制、新模式,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现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工作互促共进。
党员亮出身份
争当基层治理“带头人”
排查上报风险隐患、宣传安全生产知识、调解村民邻里纠纷、监督环境卫生整治……黄马乡坚持阵地前移,将党支部建在一线,让党员主动亮身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参与全乡产业发展、安全生产、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
同时,该乡组织开展“党员承诺践诺”活动,引导全体党员铭记党员身份、履行党员义务,在实际工作中作出承诺、践行承诺、兑现承诺。为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该乡党员干部立足自身岗位,走村入户,倾听群众心声、梳理问题清单,并提供党员帮办代办便民服务,进一步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联动载体
协同化解民生“烦心事”
“附近中学的孩子们晚上骑自行车回家不安全,建议为他们的自行车粘贴反光条,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在不久前举行的“条凳议事会”上,黄马乡徐家村村民章阿姨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随后该建议被乡人大主席团纳入民生清单,并很快得到落实,有效解决了学生夜间出行安全问题。
“条凳议事会”是黄马乡推进乡村治理工作的一条新路径。该乡组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等主动前往群众休闲点、户外空地等处召开“条凳议事会”,以拉家常的方式,与群众谈心交心。通过这种方式,及时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向乡党委、政府反映,为群众排忧解难。
同时,针对农村老年人多、交通不便、群众参与监督热情不高等问题,该乡利用网格日,借助“信访流动桌”到各村进行流动接访,将信访工作关口前移至村组,打通信访举报的“最后一公里”,促进问题在基层和源头得到解决。
汇聚多元力量
营造乡村治理“新气象”
在黄马乡上洛村,活跃着这样一支银龄志愿服务队,其成员大部分是退休老人,其中有老党员、退休村干部、教师等。平日里,他们积极参加村庄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涵盖调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劝导不文明行为以及督导环境卫生等。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成效,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群众成为治理的主体。为此,黄马乡切实发挥党组织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引领作用,通过党支部带领其他组织、党员带动群众的形式,进一步建立健全群众自治机制,整合、培育、激活乡村多元力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基层服务和监督管理,在“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中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
该乡不断探索多元联动共治机制,引导各村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以及乡贤理事会等,持续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参与定规矩、立良俗,讲文明、树新风,有力提升乡村治理和基层自治水平。(应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