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现代针纺、冶金建材、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达500亿元、220亿元、70亿元……
2023年,南昌市青山湖区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积极抢抓机遇,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地加快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的经济答卷。过去一年,也是青山湖区变化最大的一年。这一年见证了南昌东站的开通运营,推进了高铁新区的开发建设,历史悠久的罗家古镇焕发了新生机,青山湖区已经全面迈向了“建设南昌新门户、争当发展排头兵”的新征程。
线上线下联动
文旅市场加速出圈
2023年,青山湖区突出消费拉动,以开展2023“惠享青山湖”全民消费年为主线,累计举办了首届南昌市“青山湖针纺”文化旅游消费节等各类促消费活动超30场,拉动综合消费超20亿元。同时,推动辖区商圈提质扩容,建成5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699夜市街区入选首批省级高品质夜间经济街区,恒茂梦时代广场街区入选示范性市级特色商业街区。特别是,持续拓展直播电商、跨境电商先发优势,全年网络零售额累计完成175.99亿元,增长14.8%,均位居省市前列。
突出投资带动。该区持续健全项目推进全周期服务机制,开通“容缺审批”绿色通道,343个项目办理可备案登记,234个重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别达91.5%、101.4%。同时,积极开展项目争资,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8个、专项债储备项目25个,获得各级支持资金8.7亿元。
突出政策联动。该区以实施经营主体培育专项行动为抓手,打出惠企资金、融资贷款、减税降费等政策组合拳。2023年,累计兑现惠企政策资金超1500万元、提供放贷资金6.95亿元、减免税费10.16亿元,推动经营主体新增2.6万户、总数达8.9万户,“五上”(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新增145户,均位居全市前列。
谋转型促升级
挺起产业发展硬脊梁
青山湖区积极围绕“1+2+N”(现代针纺、冶金建材、电子信息,以及其他产业)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企业特派员帮扶制,持续开展产业规模、创新动能、产业项目“三大倍增行动”。“青山湖针纺”集体商标荣获2023年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现代针纺、冶金建材、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达到500亿元、220亿元、70亿元。数字动能加速形成,高标准承办“科创中国”2023全国纺织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大会、全省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大会,全年累计实施技改项目55个,建设“5G+智慧工厂”项目8个,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超2500家。
2023年,该区产业平台实现加速扩容,产控智造园顺利推进,科晨电力研发总部大楼、中电建南昌总部经济产业园等总部楼宇建成,赣江教育科技文化产业园入选2023年度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年新增标准厂房52.3万平方米、产业楼宇24.3万平方米。该区还在南昌市率先开展既有工业园区提容增效试点工作,推动东方针织数字产业园等12个项目开展提容增效,累计增加厂房超100万平方米。
抓改革扩开放
激活企业发展动力源
青山湖区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青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机构设置,成立南昌东站综合服务中心,启动区属国企合并重组,机构职能进一步理顺。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1354项依申请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245项事项实现省内通办,22项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一网统管”综合应用平台入选全省政务数据共享应用优秀案例,办事效率持续提升。
一年来,该区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优化升级“惠企通”“赣政通”“政企直通车”等线上服务平台,不断打响青闪办、两会两清单、千名干部助万企等线下服务品牌,全年共举办亲清茶话会、青企月谈会24期,走访企业17851家,解决问题306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年来,该区深入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全年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13家、高新技术企业58家,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6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辖区江西省兆驰光电有限公司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用好“科贷通”贴息奖励等扶持政策,全区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6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331项,交易额达26.8亿元。区域创新动能显著增强,青山湖区成为南昌市首个省级创新型县(市、区)试点建设完成区。
一年来,在助力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该区大力开展对外招商。2023年,全区共举办招商推介会4场,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4个,总投资额达207.5亿元。此外,该区着力稳外贸,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等境内外展会,帮助针纺企业拓展外贸业务、争取外贸订单,全年完成外贸出口超75亿元。
强建管优生态
竭力提升城市宜居度
洪腾高架、深圳大道等主干道路建成通车,地铁2号线东延等轨道项目持续实施,民营大道、创业路等5条断头路成功打通,36条安置房配套路网加快建设……如今的青山湖区,已初步构建“外联内畅、立体多元、绿色智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为改善居民宜居环境,2023年青山湖区实施了6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7条背街小巷整治工程,新建了3个城市休闲广场、2个城市小游园、4条城市绿道。顺外村工业园、文泉艺术公园改造工程入选全省更新改造优秀案例。高效完成了8万平方米的旧改征迁任务,扎实推进了高铁新区13条路网建设和2条水系治理工程,确保了南昌东站顺利开通。
为确保居民生活环境舒适,该区健全完善门前四包、全域洗城、以花治裸等长效机制。与此同时,智慧城市管理平台上线运行,洪腾高架、天祥大道等主干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谢埠老街等14个“两整治一提升”项目建设完成。辖区丹霞文体公园入选全市城市客厅“席地而坐”示范点。全区主次干道机械化作业率达100%,道路设施完好率达98%,城市管理向精细化、长效化迈进。
此外,该区深化水环境治理,累计巡查河道17.13公里,完成了482个排水单元达标验收和59条道路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国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质目标;推进“四尘三烟三气”精细管控,方大特钢烧结机超低排放改造等环保项目投入使用。全区施工工地、餐饮企业、露天烧烤等污染源监管实现全覆盖,区域PM2.5、PM10浓度均实现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1天,优良率达93.4%,提高了3.7个百分点。
办实事惠民生
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
群众幸福与否,关键看民生工程实施力度的大小。
2023年,青山湖区积极落实失业保险扩围政策,发放失业保险金、补助金、创业担保贷款等各类资金超8000万元,1506名城镇失业人员、353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全面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公益等救助政策,发放低保、特困、高龄、残疾人等各类补贴6450余万元,4551名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
在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方面,该区重点推进了147个民生实事项目建设,10个区级人大票决项目全面完工,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序推进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通过“市级示范中医馆”验收,48个智慧医疗点位成功上线。整合成立青山湖学校等四大教育集团,成功举办第七届南昌赛艇大师赛等品牌赛事,持续加快临江学校、天香学校等校建项目建设,5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园位1230个。去年,该区建成使用5个孺子书房,江纺1953文化教育产业园等文旅项目顺利落地,谢埠老街、文泉艺术公园火爆出圈;稳步推进29个安置房项目建设,23个安置房项目竣工验收,13个安置房完成分配,6万余名群众喜迁新居。
社会治理更加有序。该区升级平安青山湖智慧安防平台,推进112个智慧平安小区、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街区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反电诈专项行动,全区刑事治安总警情、电诈警情、黄赌毒警情分别下降26.3%、26.8%、28.3%,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8.2%。该区顺利通过全省双拥模范区创建考评,辖区湖坊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累计排查整改重大事故隐患121处,隐患整改率达100%。
坚持问题导向
强化执行大抓落实
过去一年,青山湖区全面落实“四下基层、三访三促”工作机制,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
该区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持续开展吃公函、违反财经纪律突出问题、违规发放津补贴、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督查行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一年来,该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92万亩、产量达8076.6吨,整改耕地流出260亩,坚决扛稳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基层干部作风整顿专项行动,政府部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138件、政协委员提案161件,累计办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问题事项4.2万件、“问政江西”问题事项757件,按期办结率达100%。
2023年,青山湖区连续第三年入选全省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区),连续第五年荣获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考核先进县(市、区),连续第七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此外,该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优秀基层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20余项,综合实力始终站稳省市“第一方阵”。
(本版文图由青山湖区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