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峻
“绿水青山相映衬,画里安义好为家”。1月19日,“山水人家好安义”IP正式对外发布,立即引起广泛关注,火速出圈。
作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的安义,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两整治一提升”行动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实现了产业“兴旺富美”、道路“畅安舒美”、村庄“洁净亮美”、水系“岸绿景美”、乡风“文明淳美”。绘好“山水人家好安义”的“五美图景”,成为安义干部群众共同追求、一致行动。
“山水人家好安义”出圈,是安义人的共同愿望,是乡村振兴的最好注脚。从乡村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乡村运营,朝着未来乡村建设进发,一句“山水人家好安义”,勾勒出安义县新时代的新图景,标志着安义乡村振兴进入新阶段、高质量发展进入新境界。
一体谋划 一体设计 一体推进
虽然寒潮来袭,但在安义古村后街上,七八十名工人分散在各个工地,铺石砌墙、修复古建,干得热火朝天。去年以来,安义县实施了古村群落综合提升工程,对罗田村前街、横街、后街进行改造升级,涉及赣派建筑90多幢、清古建筑附属房150多幢。工程竣工后,将扩大古村旅游资源体量,丰富安义赣商文化内涵,做大做强石鼻镇农文旅产业。
连日来,长均乡水田埠村迎来了一批批学习考察团。村里古典与现代相接,田园与艺术交融。非遗传承人开设的中医“杏喜堂”,艺术家租借民房设立的“闲松书画”“画取江南”,给小村增添了文化魅力。这是长均乡继书画墨山、水韵白沙后,重点推进的第三个“两整治一提升”示范村。
有人用三句话描述安义:“多彩山水、画里安义”“赣商故里、地安人义”“崇安重义、敢为人先”。圣水堂国家森林公园、100多个自然生态保护小区、连续7年荣获全省信访“三无”县、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县、18万外出经商的安义人、江右商帮文化发源地、中国铝材之乡、中国门窗之乡等标签和荣誉,为“山水人家好安义”绘就了底色、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南昌市以农村路域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特色产业提升“两整治一提升”行动为主抓手,在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示范之地中彰显省会担当。安义县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锚定“拼争全省乡村振兴第一梯队”目标,自我加压,深化拓展“两整治一提升”行动,在全县深入推进路域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整治、水域环境整治、农业产业提升、乡风文明提升。
乡村建设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安义县强化系统观念,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达到了1+1>2的效果。为解决资金困难,县委、县政府调动一切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整合财政资金,强化项目衔接和资金整合;用投资入股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本;争取信贷支持,用好金融资本。统筹协调农业、住建、交通、林业、水利、教育、文广、卫健、供销社等部门项目和资金1.5亿元;乡贤、企业家捐赠及农民自筹资金达6000万元。同时,把“两整治一提升”行动作为党员干部比学赶超的大舞台,列入乡镇评比的重要内容,通过比项目、晒亮点,提升了干部的执行能力和操作能力,齐心协力绘就了“山水人家好安义”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五美图景”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深化拓展“两整治一提升”行动,绘就了“山水人家好安义”的“五美图景”。
——产业“兴旺富美”。安义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市场的意识、产业的思路,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挖掘自身农业资源优势,确定了以水果、米粉、瓦灰鸡等为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链,打造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配套出台了“20条”产业激励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2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全方位提升。目前,安义培育了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28家,创建了“两品一标”农产品79个,荣获全国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典型县等多个“国字号”招牌。
——道路“畅安舒美”。新建、改建道路124条、286公里,县域内国省县道全部实现“白改黑”,乡道“白改黑”率达70%,成为全市首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网红路”安石公路,香樟树分列两旁,枝干向路中央伸展连接,形成一道“绿色拱门”,通过对路面修复养护,铺设沥青绿道,对道路边坡、安全护栏进行了绿化、美化,沿线布局百种花草、千亩果园、万亩油菜花等,四季常绿、常年洁美,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公路。
——村庄“洁净亮美”。高标准打造了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71个共同富裕样板村、13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村点。乡村建设从1.0版(“乡村整治”行动)到2.0版(“美丽乡村”行动),完成了拆违章房、拆危旧房、拆围墙,清理垃圾、清理塘沟、清理废弃物,改美庭院、改好习惯,管护村庄环境等“三拆三清两改一管护”工作,扎实推进污水革命和厕所革命,村外家外干净、整洁、有序;通过打造书画墨山、桃源画眉等80个“两类村”(共同富裕样板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
——水系“岸绿景美”。以潦河水系为线,以村庄为节点,统筹推进水生态保护、河湖环境治理、水系景观建设等工作,打造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水域环境。以鼎湖镇朱桥村为例,该村三面环水,每年汛期都洪水围村。安义县将该村纳入水系连通项目治理范围,对环绕村庄的河道进行了整治,增强了抗洪排涝功能。如今的朱桥村,河道有了新变化,河岸有了新风景,乡村有了新面貌。
——乡风“文明淳美”。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将改造农村环境与树立文明新风、提高治理水平有机结合,让乡村成为乡亲们的美好家园、城里人的向往乐园。现在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明显提升了,农民精神面貌实现了明显提升。
打造11个村级IP,乡村运营走前列
乡村建设从2.0版跨入3.0版,安义乡村运营的做法走在了全省前列。
近年来,安义打造了不少精品村,但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2023年,安义探索推进乡村运营新模式,围绕“运营市场化、村庄景区化、盈利持续化”目标,按照“选、清、育、统、借”的工作思路,选定了11个试点村进行运营管理,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
选,选择资源禀赋好、区位条件优、历史文化底蕴深的村作为试点村;选择策划、文创、集聚资源、市场运作等能力都较强的运营商进行运营。清,清楚折旧率、清楚村庄定位、清楚难点堵点。育,出台乡村运营激励政策,激发运营商积极性、主动性。统,统一规划、统一宣传主题、统一解决问题。借,借势借力借政策。如石鼻镇对门村,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安义引入江西松果小镇运营景区管理公司,整合对门村资源,建立了“村集体+企业”的合作方式,打造了霍比特人“蘑法营地”特色IP,建设了集“吃、住、行、游、学、购、娱”为一体的村落景区。去年10月营业以来,该景区已接待游客4.2万人次,最高峰单日接待游客达2000多人。
乡村运营为安义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全县文旅消费提质升级。去年中秋国庆期间,安义接待游客量、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9%、43%。
目前,安义通过市场化运营,盘活乡村资源,吸引了11家运营公司投入2200万元,对一批有产业基础、有人文内涵的村进行打造,激活了水韵白沙、匠心雷家、刘寅故里等11个特色IP,巩固了村庄建设成果,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益,风景变成了“钱景”。
今年是安义乡村建设4.0版元年——试水“未来乡村”建设,安义将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原则,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版田园乡村,让乡村回归自然生态,让“山水人家好安义”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