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贵溪讯 (全媒体记者吕玉玺)“这种植物的叶片呈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叶面平滑光亮,先端渐尖,基部羽片稍短或几乎等长于相邻羽片,根据这些特性,人们容易将其从同属植物中区分开来。”1月19日,在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华山管理站一处山坡上,保护区工作人员找到了一株蕨类植物短芒复叶耳蕨。继2021年首次发现之后,该保护区已多次找到短芒复叶耳蕨。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乐新贵介绍,日前,国际权威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txa》正式对外发布,短芒复叶耳蕨是一个新物种。
新物种短芒复叶耳蕨,由上海辰山植物园科考团队与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在保护区内共同发现。2021年6月,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上海辰山植物园科考团队开展高等植物本底资源调查,科考团队在保护区内发现了一种蕨类植物,其与同属已发表的其他物种在形态上有较大区别。科考团队随即将部分种群移植到上海辰山植物园,经过两年多引种栽培和形态学研究,最终确定这是个新物种,并通过《Phytotatxa》正式对外发布。据介绍,短芒复叶耳蕨为多年生常绿、鳞毛蕨科复叶耳蕨属植物,该物种的发现对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据了解,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植被类型多样,共有11个植被型、72个群系。乐新贵面对新物种喜不自禁,他说:“短芒复叶耳蕨是近两年来保护区发现的第五个植物新种,也是第二个蕨类新种,其他四个新种分别为:丹霞通泉草、阳际峰马铃苣苔、东南卷柏(蕨类)、阳际峰景天。经过多年来的科学保护,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