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南昌临空经济区(空港新城)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南昌临空经济区)不断放大“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现代立体交通优势,持续优化现代物流发展布局,加快建设供需适配、内外连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物流产业与本地重点制造业深度融合,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区位优势助力物流发展
南昌临空经济区地处南昌都市圈及赣江新区核心区域,是南昌的北大门,距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仅10分钟车程,辖区内及周边有龙头岗码头与长江黄金水道连接,有昌北铁路物流基地提供强大的货运能力……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在这里集成。
“空铁公水”并发,如何将区位和交通优势的作用发挥至最大化?
“我们积极引入物流企业,着力培育物流业态,有序发展功能园区,努力把临空经济区打造成区域性智慧空港物流中心。”南昌临空经济区经营发展科负责人陈宇介绍,近年来,南昌临空经济区引进了中国邮政、中通、圆通、跨越等多家快递物流业知名企业,打造了4个物流园区,形成了品牌快递企业的快件处理集散中心。
自2023年以来,南昌临空经济区加速推进龙头岗综合码头二期建设,不断提高港口运输能力。同时,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全面提速,不断加快水陆空联运步伐;综合保税区、航空物流园、电商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不断打开内外运输窗口,为当地物流企业提供有力支撑。
南昌临空经济区现代物流体系应运而生。每天,中通、圆通等物流企业的货运车辆在这里进进出出,国际邮件可以从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直飞全球;南昌本土制造的江铃汽车从龙头岗综合码头起航,发往世界各地……多式联运与物流一体化发展,令南昌临空经济区现代物流和智慧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口岸功能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物流产业呈现集群势头
物畅其流百业兴。南昌临空经济区不断加大力度吸引物流项目落户、助力企业集聚发展,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形成集群规模。
在位于南昌临空经济区的深国际智慧供应链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施工场景火热。
据了解,深国际智慧供应链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项目总用地面积234亩,总建筑面积31万余平方米,致力于打造一个融合航空物流、电商云仓、冷链、城市共同配送、供应链金融与结算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生态供应链产业园。
“今年以来,南昌临空经济区积极协调推进项目周边的路网建设,解决了我们的难点、堵点问题,项目正在政府支持下开足马力加快建设。”深国际智慧供应链产业园项目相关负责人赵海鹏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可依托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以及周边各大物流基地等放大物流优势,预计园区可实现年产值约10亿元,创造岗位超1500个。
目前,南昌临空经济区有从事物流相关企业12家,从业人员约3000人,仓储面积约23.5万平方米,冷库面积约0.8万平方米,快递分拣场地面积约16.9万平方米。同时,辖区物流总设备分拣能力约600万件/天;货物转运量平均约3200吨/天,其中航空运输量平均约200吨/天。
物流企业加速智慧升级
智慧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的标志,推进物流智慧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成为南昌临空经济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一环。
“传统物流正向着高效、透明的现代物流转型。”中通快递集团江西管理中心总经理孙林平介绍,快递行业不断利用工业机器人、数字化仓储设施、智能化运输分拣线等技术和设备,加快物流智慧化进程。
走进位于南昌临空经济区的中通快递江西转运中心,仓储中心光线明亮,货物架摆放整齐有序,数字屏幕能够精准扫描识别信息,一件件货物通过N字曲形全自动运输线安全高效地被分拣出来,中控室内的工作人员能够时刻关注到货物走向的精准信息。
“我们在收、转、运、派各种应用场景全链路都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覆盖,通过将前沿科技和实际需求相结合,中通的‘智慧物流大脑’能够提前规划运输路径,实现管理可视化,这不仅可以节约70%的人力,还大大提高了分拣、运输的效率和准确率。”孙林平介绍,目前在江西转运中心,日均快递处理量接近400万件,旺季最高峰可达550万件。
而同样位于南昌临空经济区的圆通南昌转运中心,则是圆通速递在江西省的快件枢纽中心,这里日均业务量超82万件,日均进出港货运量超1198吨,2023年出港业务量达3.34亿件。
江西圆通速递物流园办公室负责人伍丽娟介绍,园区通过行者、运盟、网点管家、管理驾驶舱等数字工具,实现了对快递全业务流程的数字管理,并以自主研发的财务、客服、人力资源等数字化工具,让园区运营水平显著提升。(钟 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