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婺源:咬定“六大工程” 扮靓“最美乡村”

江岭油菜花海
秋口镇石门村
蓝冠噪鹛
花海游人如织
篁岭晒秋
婺源非遗贺新春现场
李坑婚俗
厚塘民宿
婺源万亩绿茶基地
夜游婺女洲

  婺源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强烈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实践中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古村落古建筑传承保护、全域旅游提档升级、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收富民共同富裕、基层治理质效提升“六大工程”,以咬定目标不放松的韧劲,以敢闯敢干加实干的拼劲,着力把愿景图变成中国最美乡村发展的实景图。

  呵护生态底色

  打造诗和远方

  “郁郁层峦夹岸青,青山绿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鴂两山相对鸣。”新春时节,络绎不绝的游客来到婺源县秋口镇石门村乘坐竹筏泛舟月亮湾,对这里的生态环境赞叹不已:“动物是最有灵性的,难怪蓝冠噪鹛会选择来这里。”

  婺源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县深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立县,涵养绿水青山、培植金山银山,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

  全力绘就“山水画”,人居环境更宜居宜业。借鉴水口林保护经验,在全国首创自然保护小区,建立珍稀动物型、自然生态型、水源涵养型等193处。加强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和蓝冠噪鹛保护,更加严格落实永久禁伐天然阔叶林。全面推行林长制,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创新推出巡林工作机制。在保护好一片青山的同时,婺源县建立“县乡村全覆盖、河流水库全纳入、区域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责任体系,实现“水保姆”全覆盖。创新“河长+网格员”模式,将河长制常态化巡护与网格化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地表水均达到二类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稳居全省前列,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3.67%,1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在此栖息。

  高效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古村古建传承保护有特色。婺源既注重保护传统建筑风貌,又注重延续地域文化特色。2023年初,婺源县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7个、中国传统村落30个、古建筑3810处。累计争取和筹措古村古建、传统村落保护资金近3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3亿元,完善和推广“古屋贷”等,对全县古村古建生态产品价值进行核算评估,为古村古建使用权、经营权转让及托管提供准确可行的依据。

  婺源充分利用高品质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绿色产业、绿色经济,推动更多生态资源价值变现、生态产品溢价增值。

  擦亮产业成色

  为乡村振兴赋能

  获评江西省优质旅游服务体验试点县;

  被海关总署批准为全国首个出口茶叶大基地;

  乡村振兴经验做法在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上分享;

  …………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一项项荣誉,一个个亮点,犹如春日里格外温暖的阳光,映照着婺源推进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也见证着婺源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新成效。

  着力培育百亿级茶产业,加快推动历史名茶复兴。婺源把茶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发展,通过科学规划、产业扶持、品牌宣传、整合发展等多项措施,推进茶产业经济蓬勃发展。目前,该县已有茶叶种植面积20余万亩,年产茶叶2万吨。2023年,婺源茶叶全年加工贸易量9.22万吨,综合产值54.9亿元,分别增长6%和11.3%。婺源绿茶品牌价值提升至32亿元。坚持精制出口、名优内销两条腿走路,有机绿茶连续20多年出口欧盟,占据欧盟有机绿茶市场半壁江山,入选《“一带一路”十周年茶产业典型案例集》。1月31日,作为全国首个出口茶叶大基地,婺源县出口茶叶大基地在秋口镇石门村正式揭牌,标志着婺源全域20多万亩茶园基地整体通过海关备案,迈上了茶叶出口贸易新征程,为百姓增收致富打开了一条新通道,成为乡村振兴强大引擎。

  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生态旅游也是婺源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产业。刚刚过去的一年,婺源火爆出圈,各大星级酒店、精品民宿再现一房难求的火爆热度,旅游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弦高古城、田园民宿等项目建设红红火火。51个旅游诚信退赔工作站点全面建成,婺源获评江西省优质旅游服务体验试点县。篁岭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通过文旅部景观质量评审,并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婺女洲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新增全国甲级、乙级旅游民宿各1家,总数4家,位居县级全国第一。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荣获2023年中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023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目的地等称号。2023年,婺源县接待游客2620.3万人次,增长78.5%;综合收入256.8亿元,增长85.2%。

  这些天,游客纷至沓来,沱川乡理坑村的“理尚往来”民宿天天客满,民宿业主余啟红忙着招呼客人。他的民宿投资450万元,有14个房间,旅游高峰时经常是一房难求, 2023年纯收入达60万元。如今在婺源,像余啟红一样依托旅游走上富裕路的人越来越多。全县直接从事旅游人员已突破8万人次,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间接受益者突破25万人次,占全县总人口近70%,可谓处处青山“流金”、遍地绿水“淌银”。

  增强富民特色

  为幸福生活解码

  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秋口镇石门村里游客络绎不绝,樱花大道旁俞姐农庄里俞五姿忙得不可开交。她将家门口的菜园种上了小青菜,每天早早起床,送女儿到县城上课后回来准备食材,以备有客人前来。“从大年初二开始,每天都有很多客人来吃饭。”说起这些,俞五姿脸上露出了笑容,回村创业,让她更敢放手去做。

  做好土特产文章,实现增收共同富裕。婺源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统筹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围绕乡村旅游和“一叶两花”主导特色优势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基本实现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2023年,婺源城镇新增就业374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508人、直接扶持自主创业1005人。许村镇仁洪村种植的圣女果成熟了,恰逢周末,周边的游客纷纷驱车前来采摘。“我们这儿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非常适宜种植圣女果,种出来的果子个头大、酸甜可口。”种植户涂成开谈起村里的产业充满了自豪感。仁洪村打造“旅游+合作社”“旅游+家庭农场”特色产业项目,引进大棚圣女果种植技术种植了10余亩地,年总产值达60余万元,带动村里20余人增收创收。

  创设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全力打响“幸福来串门”。新(改、扩)建城区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6所,新建健身场地17个,改造提升11个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标率100%……路变宽了,学位多了,医院床位增加了,“15分钟健身圈”建成了,基层服务阵地功能完善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婺源以全县427个村居网格为依托,挂点领导、镇村干部、网格员、片区民警等党员干部常态化串门走访、服务群众,实现了县域97597户居民和7471户特殊家庭党员干部包户全覆盖。婺源推深做实“E呼即办”行动,以“群众一呼、我们即办”为基本宗旨,构建全面融合、高效快捷的便民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幅幅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的壮丽画卷尽情铺展,正托起婺源3000平方公里土地、37万茶乡儿女稳稳的幸福。

  洪容辉 单长华  肖 维/文   程 政  朱文标/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2024全国两会特刊
   第03版:2024全国两会特刊
   第04版:2024全国两会特刊
   第05版:要闻
   第06版:2024全国两会特刊
   第08版:综合
   第09版:2024全国两会特刊
   第10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第11版:井冈山
   第13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第14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第15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第16版:健康
婺源:咬定“六大工程” 扮靓“最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