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文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春运是一个特殊的名词,也是一条温暖的回家路。我们熟悉火车站的客运员、售票员和列车上的乘务人员,常常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所感动,殊不知,铁路是一个大联动机,在春运这场大戏幕后,还有许多工种正在默默坚守和付出。
身处“后台”的他们,共同搭建起春运舞台,演绎着人间朴素无华的真爱。
孤独的“调车侠”
东风DF5调机威风凛凛地行驶在铁道线上。眼前,再也熟悉不过的南昌站站场灯火通明;身后,是正迎着春风恢复生机的南昌客车整备所(以下简称“南昌客整所”)。邵敏夫站在调机上,目不转睛地盯着越来越近的站台。
这是2月9日,此时,家家户户忙着吃年夜饭,在觥筹交错中享受着团圆的喜悦。作为调车长,邵敏夫已经4年没有陪家人守岁了。
像往年一样,邵家的“年夜饭”提前安排在当天中午。开饭前,父亲、母亲抢着往饭盒里夹菜,父亲还是那样寡言,母亲还是那样絮叨:“千重要万重要,安全最重要,敏夫你可别大意。”
班前不能饮酒,这是铁律。邵敏夫端起饮料,看着父亲:“老爸,要不你还是整一点酒?”父亲坚决地摇手,笑道:“好小子,别诱惑你家老爷子,来,咱们就喝这个饮料,挺好。”一家人的杯子响亮地碰在一起。包厢里传出邵敏夫两个女儿甜美的声音:“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上岗前,南昌站调车组的五条汉子坐在一起,拿着饭盒一碰,异口同声地调侃道:“干杯!”他们匆匆扒拉完饭菜,将手机上交给值班站长,便各自披挂上阵。
今晚,邵敏夫执行的第一趟调车任务是从泉州到终点南昌的T8010次车底。待调机进入股道后,他娴熟地将调机与车底连接好,进行通风试验,确认车辆自动制动机性能良好,再通知司机整列试拉,等信号开放后,将整列车底往南昌客整所方向推进。在那儿,车底将接受检修。之后,邵敏夫要将调机与已经完成卧具备品更换的K288次列车车底连接好,再牵引到南昌站台,迎接奔赴上海方向的旅客。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夜幕下,邵敏夫凝视着万家灯火缓缓后退,寒风扑打着脸颊。有谁知道,他这个被朋友们美誉为“调车侠”的铁路人,其实是何等的孤独。每次上班,除了在对讲机里言简意赅地讲几句行话,绝大多数时候,唯有风雨、阳光、钢轨陪伴他。
调车是一个苦脏累的工种,每天在站场上来回穿梭,伫立机车头上,貌似风光,实则险象环生。曾几何时,邵敏夫这个从部队退伍的汉子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一天到晚琢磨“跳槽”。不过,他很快坐不住了,眼瞅着一块儿参加工作的同事纷纷提职,而自己还在连接员的岗位上“混日子”,这脸挂不住了。醍醐灌顶的邵敏夫从此苦练业务,一举夺得了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连接员技能竞赛第二名,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黑马”。担任调车长后,他再接再厉,摘取了集团公司调车长项目的“金牌”。
南昌局集团公司是个客运大局,2024年春运日均客流动辄破百万人次大关。南昌站调车的密度可想而知,一句话,邵敏夫和同事们仿佛织布机上的梭子,在车流中穿梭,在风雨中穿梭,在时光中穿梭。忙碌的站场就是邵敏夫的战场,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愈是春运关键时期,邵敏夫的手心里愈是捏着一把汗。
他说:我有“三怕”,最怕调车进入站台时,遇到相邻站台旅客乘降。前几天,K8732次实施调车作业时,对面站台上有大量旅客下车,一名中年男子背着大件行李靠近调机这边的白色安全线,邵敏夫赶紧拼命吹口笛,站台客运员也一边吹着口笛一边奔过来,及时将旅客拽回到安全地带。
邵敏夫的“第二怕”,是怕雨雪天。今年春运期间,低温雨雪频频袭扰南昌。这种恶劣天气严重影响瞭望视线,寒风和雨雪灌进脖颈,邵敏夫全身冰冷,手套湿透,手脚麻木僵硬。他别无选择,一手牢牢抓着调机,一手握着对讲机,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
鲜为人知的是,调车人员的口袋里都揣着一把老虎钳,为的就是对付邵敏夫所说的“第三怕”:车辆钩销解不开。邵敏夫刚刚从事调车这行当的那年春运,便遭遇到了糟心事,费了老大的劲,却迟迟未能拆开销子。对讲机里传来调车区长严厉的声音:“怎么回事?再磨唧,就影响列车作业了,赶紧解决!”大寒的天,邵敏夫却急出了一头汗,所幸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直面现实,不回避问题,邵敏夫针对这“三怕”开始攻关。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邵敏夫调车作业法”如今正在南昌火车站全体党员中推广。
调机即将进入站台。清脆的口笛声一遍遍响起,那是邵敏夫在除夕夜向旅客们送上的特殊祝福。
“蜘蛛侠”为鸟搬家
2月10日深夜。一辆黄色轨道车闪烁着大灯,等候在线路上。南昌高铁基础设施段进贤南综合维修工区的10名“90后”小伙子提着防护用品、验电器,扛着接地线,背着高空包,有序登车。此行任务,他们要奔赴沪昆高铁进贤南至抚州东区间进行“天窗修”,对设备进行检修,最重要的是对两个鸟窝进行处理。
带队的是副工长姜璐超。从2019年至今,他已经有5个除夕是在岗位上度过。
风擦着车窗玻璃掠过。乡野里万籁俱寂,偶尔闪着三两点灯火。高铁接触网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蜘蛛侠”,披星戴月登高作业是他们的日常。由于职业要求,现员20人的进贤南综合维修工区,春节期间大伙基本留守在岗位。
进入作业区段后,职工以两人一组陆续下车,按照检修方案开始认真作业。有的人负责接挂地线,有的人负责接触网参数测量。姜璐超带着25岁的李国栋直奔第一个鸟窝。此时,作业区段已经被封锁,办理了停电手续。
接触网是高铁动车运行的供电“命脉”,而数以千万计的接触网支柱似乎也成为鸟儿们选择筑巢的黄金点。根据姜璐超的经验,鸟儿筑窝的速度很快,几乎一天便可以成形。鸟窝一旦大了,将危及高铁动车安全,必须及时搬走。2月份是鸟窝的增长期,随着天气回暖,鸟儿们加快在接触网支柱筑巢的频率,很容易造成接触网跳闸。2月9日,工区通过对动车车头视频实时监控分析,发现有两个鸟窝处于这一带。
李国栋穿戴好安全带、脚扣,开始慢慢攀爬接触网支柱。鸟窝的位置离地面大约有7米。姜璐超仰起头,目不转睛地看着李国栋的背影,安全帽上的头灯射向幽暗的空中。
“工长,鸟窝还没有成形,窝里没有鸟。”李国栋低下头,喊道。
姜璐超连忙应答道:“那更好,赶紧处理,马上要进入雷雨季,那时处理就迟了。”
李国栋小心翼翼地取下鸟窝,装入高空包,然后将一个超声波驱鸟器安装在支柱上。
待李国栋平安着地,姜璐超便带着工友张有宣前往处理另一个鸟窝。这种看似简单的活儿,他们有时一口气要处理八九起。
恶劣天气对铁路的影响颇大,春运期间更是容易造成旅客列车大面积晚点。跟接触网打交道多年,姜璐超深知恶劣天气的“杀伤力”有多么恐怖。他忘不了2022年正月初七处理故障的情景。
那天,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能见度极差。工区偏偏在这时候接到通知:接触网跳闸。故障就是命令,姜璐超二话没说,带着几名工友乘汽车赶赴现场,对那一带的栅栏外设备设施进行巡视。从公路到故障点得靠步行,他们穿过农田、灌木林,在泥巴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进。
每到一处设备点,姜璐超便拿出望远镜仔细观察。冷雨打得脸颊生疼,滑落到脖颈里,如同置身冰窟窿之中。
一处,又一处,他们在两公里范围内寻觅着故障点。终于,姜璐超捕捉到了一座接触网支柱上的瓷瓶上有黑点,一定是因遭到雷击而被烧伤。显然,这是故障的源头。
回到工区,一身泥泞一身湿漉漉的姜璐超冲进办公室,抓起电话向上级报告情况,申请当天晚上实施“故障修”。
那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冷雨无休无止地泼向大地,让进贤南综合维修工区的小伙子们永生难忘。
春节不能回家陪伴家人的姜璐超,只能以手机视频解“相思”之苦。妻子在南昌一所小学任教,平日一边工作,一边得操劳家里的大小事情。3岁的女儿问得最多的一句是:“爸爸,什么时候带我去游乐场呀?”
姜璐超无言以对。这位年轻的班组“领头雁”收拾好情绪,把精力投入学习和工作之中。去年,姜璐超被聘为工人技师,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工区也成为单位标准化班组的标杆。
2月14日,阳光灿烂,进贤南综合维修工区的年轻人精神抖擞地在练兵场列队。点完名,姜璐超宣布了当天的练兵项目。他说:练兵千日,才能用兵一时,伙伴们加油!
春风里,一列高铁动车呼啸而过。
线路“啄木鸟”斗雨雪
春运列车开行密度过大,给负责线路病害整治的工务人带来不小的苦恼。
越怕啥越来啥。春节前,南昌站南端82、84等多组道岔一带的几何尺寸超限,危及行车安全,急需进行捣固作业。南昌工务段南一工区的工长李小彬请求利用列车运行间隙,临时给一个小时的作业点,根除此安全隐患。
2月7日3时,李小彬和工友们穿着雨衣、戴着头灯、携带着工具前往现场实施故障修。车间技术员雷晓龙特意赶过来把关。
昏黄的灯光下,雨点裹挟雪粒袭击着站场,钢轨泛着寒光。抵达目的地后,班长姚建平毫不犹豫地弯下腰,趴在钢轨面上看道,职工孙晖负责起道,陈炜、付毅、胡祖衡等人则抓紧时间进行捣固作业。寂静的站场上,回荡着工具与钢铁碰撞的声音。此刻的他们,多么酷肖一群线路“啄木鸟”。
雨水与汗水交织在一起,路灯与头灯的光线交织在一起,人影与钢轨、道床不断构成各种几何图形。
李小彬一边在作业点之间来回奔忙、协调,一边感慨万千,就在十多天前的大雪之夜,他和这些弟兄们也是在这一片区排除道岔故障,扫雪打冰,忙乎了整整一天一夜。
负责南昌客整所线路维修的班长杜坤也没闲着。天一亮,他便穿上雨鞋雨衣,带着人马上道检查设备。铁路线两边的房子垂挂着冰凌,枕木上结着冰。杜坤不断提醒大伙:“慢慢来,别跌跤了。”
列车经年累月的碾压,对轨距的影响极大,改正轨距是工务人的日常功课。杜坤拿着轨距尺逐段测量。很快,他发现205号道岔中的接头轨距偏大6毫米。职工王刚、刘功超赶紧跟过来,挥动扳手松扣件、调轨距、紧螺丝,配合得十分默契。
跟线路打交道久了,杜坤对南昌客整所里的道岔产生了一种道不明的感情。他甚至觉得,这33组道岔就像一个表演团队的乐器,在运转之间,与列车合奏着磅礴的天地之曲。
杜坤的家离工作地点不过3公里,可除夕那天,当耄耋父母特意过来吃团圆饭时,他无奈地在手机视频里道歉:“从今天到正月初三,我必须坚守,回不了家。”老母亲不放心,问道:“大过年的,那你吃啥?”杜坤敷衍道:“老妈别担心,丰盛着呢。”其实,他和另一名值守的工友商量好了,自己动手炒两个菜,再煮一碗水饺,就是他们的年夜饭。
与杜坤一样,李小彬习惯了在线路上度过春节。他最害怕6岁的女儿来电话,孩子总是喜欢说:“爸爸,怎么还不回家?我好想吃你烧的菜。”
春运期间,雷晓龙蹲守在南一工区,与大伙同吃同住同劳动。他的任务是盯控作业质量,找准“病害”位置,与兄弟单位协调关系,卡控劳动安全关。工余时间,雷晓龙喜欢用手机简单地记录一线职工奋战在春运一线的情景。他写道:那个雨雪天,李小彬一直坚守在岗位,两个晚上一个白天,连续组织扫雪打冰、排除故障,休息不足3小时。
有人也关心道:“小雷,你好多天没回家了。”
雷晓龙哈哈笑道:“没事,回家也是孤家寡人,我家那口子一直在跑车。”说着,他情不自禁地看向站台,眼睛不知不觉地湿润了。风雪无情,也不知道身为动车组列车长的妻子董鑫琼是否安好?
又一趟列车驶出南昌站,发出铿锵之音。风雪之后,花儿盛开的时候就会来临。
压题图左:邵敏夫为车底接通制动软管,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中:南昌工务段职工对客车技术作业站线路进行捣固作业,图片由祝路平摄。
右:姜璐超和工友在维修接触网。
(除署名外,图片由采访对象所在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