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鹰潭市余江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合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个一”方法、“一站式”平台建设、扫黑除恶常态化“敲打行动”等一系列创新举措,采取“建立全覆盖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体系、构建一体化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格局、深化多层级矛盾纠纷防范质效”三项举措,着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
建立“5+N”全覆盖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体系
该区组建由乡镇(街道)、主管部门、村(居)、网格及“余江大嫂”志愿服务队为主体,充分吸引党员先锋队等其他“N”个平安建设自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压实属地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主动性,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实践。
用好专门力量,充分发挥网格员的排头兵作用。该区紧盯“网格员应该做什么、应该掌握什么、应该怎么做”等重点内容,组织网格员开展多轮次政治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组织网格员常态化、拉网式、不间断排查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去年以来,全区共排查矛盾纠纷704起,其中网格员排查261起。
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好志愿队伍的主力军作用。该区通过对已排查矛盾纠纷的分析,邻里纠纷和情感纠纷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为及时发现苗头隐患,充分发挥新乡贤、楼栋长及“余江大嫂”等平安志愿者贴近群众、熟悉情况的优势,进一步延伸排查触角,目前,全区已组织“余江大嫂”志愿服务队150支、1400余人,共收集矛盾纠纷367起。
强化规范举措,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桥头堡作用。该区规范各村(居)周排查,乡镇、部门月排查制度,实行乡镇、村(居)、组三级联动,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扎实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摸排。各部门坚持每月一排查,对所管行业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梳理。乡镇制定了矛盾纠纷日汇总、周会商、月报告工作机制,区平安领导小组出台《余江区矛盾纠纷五级提级化解和问责机制》等制度,将排查收集到的矛盾纠纷按调处难易程度分为“蓝黄红”三色等级管理。由村支部书记带动村民志愿者解决前端问题,乡镇领导带动党员干部解决中端问题,区平安领导小组带动全区干部群众解决末端问题。
构建“基础+平台”一体化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格局
余江区委政法委把调解贯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始终,在充分发挥各类调解手段优势的基础上,完善衔接联动机制,打造“一站式”调解平台建设,推动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
加强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该区实现区、乡镇(街道)、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确保人民调解组织人员充实、制度健全、工作规范。突出村级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强化村(居)第一道防线作用。
加强“一站式”调解平台建设。该区以乡镇为基本单位,依托综治中心实体平台,搭建以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退休司法工作者等人员为专职调解员的“365矛盾纠纷调解室”。整合域内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等多方力量,构建“一站式”调解阵地。目前,全区16个“365矛盾纠纷调解室”,有专职调解人员128人,累计调解矛盾纠纷400余起。
加强全链条调处模式建设。该区建立重大矛盾纠纷研判调处工作机制,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预判,确保域内平安稳定。建立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回访机制,督促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引导告知当事人通过正常途径解决处理矛盾纠纷,防止矛盾再次激化。探索建立初信初访和积案化解的“访调联动”以及与法院诉前调解相互配合的“诉讼联动”等系列机制,实现矛盾纠纷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此外,余江区进一步多维度、全方位提升 “预防+敲打”多层级矛盾纠纷防范质效,从“增强心理疏导、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推行重点敲打”三个层级,由点到面,增强心理疏导,校正失衡点;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控制易燃点;推行重点敲打,遏制爆发点,力争全区矛盾纠纷零发生。(晏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