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鄱阳湖 打造“生态警务”立体屏障

联合执法队在湖区开展综合巡逻执法。 本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

  连日来,在南昌市新建区昌邑乡曹会村鄱阳湖湿地,由民警、湖区保护站、护渔队员、村干部和生态义警等组成的综合巡逻执法队深一脚、浅一脚行走在茫茫草洲上,保护湿地生态,守护候鸟迁飞,巩固湖区退捕禁捕成果。

  昌邑乡地处赣江下游、鄱阳湖西畔,三面环水,拥有97平方公里的湿地,是鄱阳湖重点禁捕区,也是候鸟主要栖息地之一。每到冬天,约有10万只候鸟不远万里迁徙至昌邑乡,经过一个冬季的旅居,经历求偶、繁殖、育雏等过程,于次年3月陆续向北迁飞。

  去年12月,南昌市公安局新建分局昌邑派出所牵头组建综合巡逻执法队,在毗邻湖区的曹会村设立生态警务室,成立“候鸟护飞队”。冬季,综合巡逻执法队每天沿着数公里长的大堤到鄱阳湖湿地深处巡逻,直到天黑才返回,全力筑牢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屏障。

  “以前,部分村民法律意识淡薄,不惜铤而走险,通过私设‘天网’、下毒等方式猎捕候鸟,通过近年来的宣传教育和执法震慑,如今非法猎捕鸟的行为少了许多。”昌邑派出所副所长杨帅说,新成立的生态警务室旨在推动执法阵地前移,进一步整合多方力量,推动联勤联治常态化,打通生态保护“最后一公里”。

  执法队加大野外巡护力度和频次,在鄱阳湖的杨家港、安塘湖、蚕豆湖、太子湖等重点区域持续开展专项行动,清网、清理套夹。

  3月17日,昌邑派出所所长喻铭和队员们背上望远镜,带着喊话器,分散到昌邑乡每一处草洲湿地。执法队根据候鸟迁徙规律,科学规划湿地巡逻路线和时间,队员们采取集中巡查、重点监控等多种方式,对湿地及周边候鸟迁飞停歇地、集群活动区进行实地检查巡护,严防发生投毒、网捕、下套、猎捕等违法犯罪行为。其间,民警接到群众报警,称发现一只受伤的候鸟,民警立即赶到事发地,与鄱阳湖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大汊湖保护站取得联系,确认该鸟为牛背鹭,并将其送至候鸟医院救治。

  生态警务室还与新建公安分局特警大队联手,不定期在湖区航拍巡逻。执法人员还利用无人机在辖区水域巡逻。

  综合巡逻执法队还在重点水域安装了天网探头40个、高精准红外线探头两个,构建“物防+人防+技防”一体化巡查方式,大幅提高了湖区迁徙候鸟观测、退捕禁捕工作的精准度和巡查范围。

  喻铭介绍,昌邑派出所将联合森林分局、自然资源等部门深入辖区饭店、菜场,严格落实“捕、养、售、运、食”等环节的走访、摸排及常态监督检查,提高群众禁捕、禁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金融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综合
   第12版:公益广告
千方百计缓解老城区停车难
党报帮你办
“时令法庭”彰显为民情怀
守护鄱阳湖 打造“生态警务”立体屏障
乱贴小广告,抓!
“小托育”服务“大民生”
自给自足 快乐养老
“指尖监督”解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