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永艳
3月27日,四川资中警方通报了一起“卖惨”引流传播网络谣言案,涉事母女被行政处罚。无独有偶,还有一些“慈善博主”,打着献爱心的幌子,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分享做公益的过程,拍完视频后,又将分发的现金、物资收回。真相大白后,不少网友气愤地直呼:又被骗了!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网友借助短视频开启了“导演”之路。但是,一些平台创作者为了博取流量,做起了摆拍贩卖剧情的“生意”。“养母强迫相亲”“给住院婆婆吃泡面”“女外卖员被偷外卖崩溃大哭”……诸如此类的虚假短视频,把人们的同情心当作流量策源地,竭尽所能地调动大众情绪,卖惨营销、博取同情,从中牟利。如果任由这类摆拍视频大行其道,不仅透支网友的感情与信任,还会破坏网络生态环境,影响短视频平台的长远发展。
近年来,针对虚假摆拍视频的歪风,中央网信办曾多次开展专项行动,然而高压之下,仍有部分短视频创作者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导致虚假摆拍视频“春风吹又生”。虚假摆拍视频屡禁不绝,其根源在于这类行为的违法成本过低,当低成本可以换取高额利润时,自然会有人追求这种“生财之道”。因此,监管部门和短视频平台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相应的黑名单制度和惩罚机制,进一步提升威慑力。作为短视频的创作者,要守住创作底线,努力生产出更多真实、优质的内容。同时,广大网友也要擦亮眼睛,自觉抵制,发现不妥,及时反馈给平台和管理部门,共同营造出健康向上、向好的网络生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