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亭微治理”托起居民幸福感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 璋

  近日,记者走进南昌市青山湖区上海路街道新世纪社区,被大大小小的6座红亭吸引。这6座红亭,既是居民休憩聊天的好去处,也是展现社区治理特色的“名片”。借助不同的红亭阵地,新世纪社区成立了文明巡防队、夏妈妈工作队、红星宣讲团、新世纪艺术团等11支居民自治队伍,稳稳托起了居民身边的幸福感。

  新世纪社区党总支书记龚璟告诉记者,有着1300多户居民的新世纪小区是早期开发的商品房小区。近年来,居民与物业的矛盾、城市居民与城中村村民的摩擦、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的差距,都给社区工作带来挑战。

  “我们在日常走访中发现,小区既有的6座休闲亭人气高,聊天、下棋,居民都喜欢聚在亭中。”龚璟表示,为此,社区党总支决定将休闲亭统一打造为红亭,并作为联系群众的党建工作阵地,结合每座红亭的位置、形状等,分别命名为文明园亭、康乐长亭、民声讲亭、议事长亭、共享书亭、安全岗亭。

  为用好这6座红亭,社区建立了“1+6+N”红亭联盟。其中,“1”是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红亭为载体;“6”是以共学、共建、共助、共治、共乐、共享为主题,实现宣传教育、睦邻互助、民主协商、环境整治等服务;“N”则代表着以不同主题的红亭延伸发展的居民自治队伍。同时,社区还组建了“小区-红亭片区-楼栋-单元”四级网格架构,把80多名热心党员群众编入6座红亭、40个楼栋、78个单元,将服务延伸到家门,渗透到家庭。

  “我们在‘共享书亭’设立了‘红亭联络站’,由单元长轮值‘站小二’岗位,发挥联络员、信息员、服务员作用,及时将群众诉求上传至各级党组织。同时,将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党员志愿者能提供的服务展示给居民,供大家选择。”龚璟介绍。

  去年9月,一场“红亭微治理”民主协商会在议事长亭开展。“小区改造后,电动自行车停放还是不方便,飞线充电问题频发,安全隐患很大”“我们可以在道路两侧安装简易充电车棚,既节约空间又方便停放”……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针对居民提出的问题,参加议事协商的街道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认真记录。一周后,居民们陆续得到了反馈。“能够立刻解决的,我们就利用现有资源马上改进。暂时不能解决的,我们也告诉大家改进方向,让居民心里都有个底。”上海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珂欣表示,一座亭子、一张木桌、几条木凳,正是在这种不拘束的环境下,民意更能真实表达,干部也能精准施策,干群联系越来越紧密。

  社区老党员徐师傅是热心参与“红亭微治理”的居民之一。他告诉记者,之前小区有些地方道路破损、杂草丛生,居民意见很大。“改造时,我们建议将这些空地改为‘三风’广场。后来,不仅广场建好了,还增设了小游园、休闲座椅和健身器材,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徐珂欣表示,“红亭微治理”实施一年来,小区里吵架的少了,问候的多了;吐槽声低了,满意度高了。在实现基层治理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的同时,居民的幸福指数正在节节攀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资讯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综合
   第12版:公益广告
一根竹子带富一方百姓
党报帮你办
短视频造假歪风当刹
“田管家”助农增收
“红亭微治理”托起居民幸福感
图片新闻
多部门联动 消除老旧小区火险隐患
足不出户监测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