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赣鄱大地展新颜

——江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纪实
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从昔日的贫困村嬗变为人心齐、村庄美、产业兴、村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横峰县龙门畈乡党员志愿者连心小分队向葡萄种植户讲解种植知识。
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老党员、红军烈士后代孙观发向来村研学的小学生讲红色故事。
2024年2月9日,信丰县新田镇坪地山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同吃“除夕团圆宴”。

  沈祖文 卢瑛琦

  赣鄱沃野间,村党组织接续奋斗,党员干部实干担当,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美丽村庄游人如织……一幅和美乡村画卷,正在赣鄱大地徐徐展开。

  浩浩赣江回响铿锵足音,时光深处镌刻暖心记忆。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深切关怀、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3次到江西考察调研,对江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重要要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江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强堡垒、建队伍、兴产业、优治理,着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多向发力强堡垒 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

  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考察时指出,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

  嘱托,声声入耳;前行,力量倍增。近年来,江西深入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开展村党组织星级评定和村班子届中分析、村干部履职考核,常态化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调整不胜任不称职村干部,选树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建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从“脏乱差”到“美富强”,新班子给分宜县高岚乡盆溪村带来了新变化。盆溪村曾因班子战斗力弱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2021年村“两委”换届时,乡党委物色致富能手钟华生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发展优秀青年为后备力量,村“两委”班子实现由弱向强转变,原本排名靠后的盆溪村连续两年在全乡村级考核中排名第一,先后获评江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新余市乡村振兴工作综合先进村,钟华生也被选树为省级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

  组织要建好建强,提升干部能力水平是关键。我省每年开展示范培训,带动市县两级对村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组织开展村干部学历、致富能手“双提升”行动,将大专以上学历、致富能手比例分别提高到45.5%、56.3%;推行新任村干部“导师帮带制”,开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和走村观摩,帮助乡村振兴领头雁提升能力、开拓视野、积累经验。例如,芦溪县建好用好乡村振兴学院,把课堂设在乡村振兴一线,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实效。

  2023年,我省采取视频形式对全省1.7万余名村主职干部开展培训,将优质培训资源直送基层。培训中,专家教授解读思想分析形势,优秀书记现身说法讲授经验,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淬炼党性,深入先进典型村现场学真经,交流研讨碰撞思路举措,为广大村干部充足电、加满油。“授课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场丰盛的理论大餐、业务盛宴,让我们受益匪浅。”南昌县武阳镇朱坊村党总支书记朱文广说。

  此外,各地还组织实施大学生回村工程,蓄好村干部选配源头活水。宜春市招聘大学生基层专干、上饶市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贵溪市实施“一村两名大学生”工程……各地累计回引1.2万名大学生到村工作,选培4万多名“新时代赣鄱乡村好青年”,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5.79万人。

  组织强则乡村兴。我省在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过程中,坚持不设比例、应整尽整,把存在推进乡村振兴迟迟打不开局面、班子成员不团结内耗严重、带领群众发展致富能力弱等情形的村党组织纳入整顿范围,严格落实整顿措施,解决突出问题。每年选树省级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让广大村党组织干有方向、追有目标,引领更多村党组织成为筑牢战斗堡垒、推动产业兴旺、建设美丽村庄、推进乡风文明、加强乡村治理、联系服务群众的模范。例如,抚州市围绕打造经济富村、宜居美村、文明新村、治理强村,持续深化“红旗党支部”创建工作,推动形成红旗作示范、村村勇争先的良好态势。

  选优派强添活力 优化驻村干部选派管理

  “领取养老金要办理社保卡……”上饶市人社局派驻横峰县龙门畈乡童家村的第一书记管仲贵,发挥业务所长,设立“老管热线”,帮助答疑解惑。他定期组织开展“香樟说事”,了解村民所思所想,领办帮办急难愁盼事,实干作风带动村干部身入心入。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到村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江西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选优派强5858个驻村工作队、1.8万名驻村干部到村帮扶,实现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村(社区)、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选派全覆盖。广大驻村干部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责任和情感,更带着一颗火热的心,甩开膀子、干出样子,让乡村振兴步子走得更好、迈得更稳。

  走进乐平市乐港镇韩渡村,30亩水塘波光粼粼,柳枝迎风飘扬,休闲步道环塘而建,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据当地村民介绍,水塘边之前建了许多旱厕,垃圾成堆、虫蝇乱飞。水塘及周边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得益于驻村第一书记熊贤平的到来。

  2021年7月,省公安厅刑警总队二级高级警长熊贤平主动请缨,来到离家百公里之外的韩渡村。驻村后,他和大多数第一书记一样,做的第一件事是摸清村情。了解到水塘的情况,熊贤平带着工作队花了3个月时间,动员18户村民改建厕所,让昔日的臭水塘成了今日的好景致,得到村民赞许。之后,又积极争取省公安厅等部门支持,帮助村里完善基础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修通村组公路,推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环境改善只是第一步,熊贤平还带领工作队帮助村里建强党组织、发展乡村产业、推进乡村建设、抓好乡村治理。现在,村里发展了羊肚菌、莲藕、茶油等特色产业,建起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休闲广场,修通了直连国道的进村公路,选树了一批致富带头人、乡村好党员、乡村好干部等模范典型,激励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

  驻村干部能干事、干成事,需要强本领、多关爱。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驻村干部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加大实地观摩、案例教学、交流研讨力度,强化实战实训,提升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加强日常管理,推动工作队沉在村里、干在一线,对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驻村干部进行正向激励,选树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干部2200余名,5400余名驻村干部得到提拔使用、职级晋升。

  因地制宜兴产业 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江西着力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县级党委把发展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布局,更大力度整合资源、统筹乡村、联农带农,致力让每个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增收渠道。2023年,我省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

  ——盘活资源,拓宽致富路。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资源资产,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上犹县安和乡富湾村党支部带领村民集中流转闲置土地,建设110亩蔬菜大棚、15亩高标准养菇产菇一体钢架棚、300亩脐橙果园,让荒滩荒地变成“聚宝盆”,村集体经济突破45万元,村民也有了更多的增收渠道。村民算了笔账:“以前我这几亩地种花生,辛苦一年赚不到2000元,现在每年光租金就有1000多元,有时间还能在大棚里务工,每天工资90元,一年下来能赚到将近1万元。”

  ——联村发展,扩大“朋友圈”。村党支部联建共建,统筹整合人才、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获取规模效益。

  成立联村产业发展党支部,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成立强村公司,这是共青城市苏家垱乡从“一村富”走向“整片兴”的办法。2021年8月,乡党委指导11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资金入股成立强村公司,推动全乡香薯、水稻种植、智慧渔业等产业走上规模化道路。2023年,强村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利润100万元,各村分红5万元以上。“以前,我们各个村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发展受限,现在我们抱团发展,合作共赢。”土牛村党支部书记周强说道。

  ——村企联建,搭上大航船。推行“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紧密利益联结,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吉水县组建井冈蜜柚、稻渔、“吉禽三宝”、绿色水稻等4个产业片区党委,引进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生产基地,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共同做好农产品生产、销售、运输、仓储等环节的协同管理,带动种植井冈蜜柚9.6万亩、绿色水稻50万亩,发展稻渔综合种养4.8万亩,鸭、鹅、鸽饲养量突破1000万羽。仅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每年就带动14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60余万元、500余户脱贫户入股分红60万元。

  ——三产融合,延长增收链。从传统种植到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民俗康养,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各地打开发展思路,促进农文旅结合,不断延长产业链条。

  今年5月,上饶市广丰区横山镇双峰村瑶山自然村的月季花迎来盛花期,吸引不少游客参观拍照、打卡留念。“我们估算了一下,今年盆栽月季花销售额可达60万至80万元。”双峰村党支部书记罗辉满怀期待地说道。双峰村以花为媒、以农促旅,种植月季20余亩,同步发展旅游和鲜花销售,带动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村民务工年均增收1万元。“家门口就业,既能挣钱也能照顾家庭。”71岁的叶修学,是瑶山月季花基地保洁员兼管护员,说起眼下的日子笑容满面。

  ——科技赋能,卖出好价钱。依托数字经济,越来越多山货插上电商“翅膀”,从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实现产销一体化,好产品卖出了好价钱。

  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毗邻庐山西海,自然风景秀丽,530余亩传统苗木业、300余亩现代果蔬业发展初具规模,村民自家种植的蔬菜、芝麻、茶叶等农产品品质优良。为了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村党支部建成1000多平方米的直播基地及数字经济产业园,引进直播团队,培养本土直播达人,通过直播将乡村农特产品、风土人情、生态旅游环境等资源推介出去。春节期间,一直播团队创造了10天成交4万多单的业绩,成交金额850余万元。

  把准方向优治理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家园

  信丰县新田镇坪地山村村口,张贴着一张长17米宽4米的“全村福”,全村1756人上镜。村党支部书记陈秋生介绍,村里每年大年初二都会拍“全村福”,第一年只有967人参加,现在很多外嫁闺女带着爱人、小孩赶回来拍照,乡村善治让人心更齐了。

  乡村治,百姓安。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2022年以来,我省先后在20个县试点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指导围绕合理划分网格、配强网格力量、完善运行机制、激发治理动能、强化数字赋能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治理高效带动振兴加速。

  网格化治理,让服务更精细——

  “我腿脚不便,子女又在外务工,知道我急需药品,网格员立马就送来了”“我们平时遇到问题都会给网格员打电话,就算是晚上,他们也会耐心帮我们解决”……谈起网格员,信丰县的村民喜上眉梢,连连分享他们的感受。

  信丰县是全省第一批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根据试点要求,信丰县按照“遵循实际、规模适度、便于服务、有利治理”的原则,综合考虑人口规模、人文风俗、地形地貌等不同特点,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以50户左右规模划分网格,将全县262个行政村划为3739个网格,同时以10户左右细分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配备一名网格员。网格员讲政策、办实事、化矛盾,成为党组织的“眼睛”“嘴巴”“耳朵”,推动上级政策一贯到底、基层组织耳聪目明、服务群众便捷高效,不断提升乡村善治水平。

  信息化赋能,让治理更智慧——

  在靖安县基层党建信息化指挥中心,一块电子大屏上实时显示着群众反映事项的受理、办理、反馈等各个环节的情况。2022年,被确定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后,靖安县大力建设智慧民生平台,赋能乡村治理。

  “以前群众来办事,经常遗漏材料证明,办一件事要跑三四趟,现在有了智慧民生平台,随时随地可以咨询、反映问题,很多事情在家门口就解决了。”靖安县双溪镇双溪村党支部书记舒占初说道。

  智慧民生平台,一端面向广大群众,一端面向各级党组织。群众反映的问题,由村党组织接诉即办、乡镇和县直部门响应办理、县委专门机构实时督办,每月通过平台数据分析,研判治理堵点难点风险点,提高基层治理响应速度。各地积极借鉴试点县经验,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的工作机制,推动管理服务便捷高效。

  推进移风易俗,让乡风更文明——

  请客送礼竞相攀比,是不少地方群众的头疼事。而在石城县屏山镇长溪村,亲朋之间参加各种宴请都不送礼不收礼,红白喜事从简操办,形成人情负担轻、文明新风浓的局面。如此好风气从何而来?

  “这都是我们推进移风易俗的结果。”长溪村党总支书记赖小滨“解密”。石城县是2023年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试点过程中,该县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长溪村作为“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风尚的起源地和践行地,持续做好移风易俗改革“后半篇文章”,开展乡风文明模范评选表彰、党员干部“十带头十严禁”乡风文明行动,引导村民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乡村治理没有局外人,更没有旁观者。各地发挥乡村党组织指导把关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优化积分制管理模式,加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环境美不美、生态好不好,是全村人都放在心头的事!”赖小滨说,在村里,村民的文明行为可以转化为积分,大家晒积分、比积分,把积分当成一种荣誉,崇德向善、邻里守望的意识越来越强。随着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推进,乡村党员干部走村进组,网格员敲门入户,“百姓说事”“屋场夜话”“板凳法庭”等一系列举措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安宁写下生动注脚。

  “村级工作减少60余项,会议越开越短,文件越发越少,上门入户的时间越来越多。”万载县三兴镇闹坪村党支部书记韦育荣欣喜地说道。万载县针对村级组织人少、事多、责重的现实难题,组织开展体验式调研,跟踪记录172名村干部工作的一天,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村级事务承接情况,实行村级事务准入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减轻村级负担,让村干部有更多精力服务群众。近年来,我省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加大督促落实力度,切实把村级负担“减”下来,把村干部抓发展、抓治理、抓服务的精力“增”上去。

  立足特色创品牌 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

  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是中组部确定的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村里青砖黛瓦的小墙楼上绘着喜庆的农民画,油菜花、葡萄园、万亩蔬菜大棚点缀田间,贡水河静静流向远方,宛如一幅秀美灵动的山水画卷。

  谁能想到潭头村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样板村,村集体经济从不足5万元增长到35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增长到2.3万余元。

  “红色是潭头村最耀眼的底色,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村党总支书记刘连云说。乘着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红色名村建设等政策的东风,潭头村大力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通过集中修缮红军军医学校、红一军团长征渡口等红色旧址,建设红色书屋、红色影院等场所,邀请党史专家挖掘本土红色故事,打造红色参观路线,每年吸引游客120多万人次前来瞻仰革命先烈、感受红色文化,带动农产品销售、民宿餐饮等创收7500多万元。

  潭头村是江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也是红色名村建设的一个典范。2020年,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红色名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省创建一批红色名村,打造富有特色的“江西名片”,使之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工程、传承红色基因的铸魂工程、组织凝聚党员群众的党建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建成省级红色名村234个。各地以党建为引领,以建设红色名村为契机,探索出了一条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新路子。“红军长征第一山”所在地瑞金市云石山乡丰垅村、“三湾改编”发生地永新县三湾乡三湾村、秋收起义策源地修水县全丰镇上源村、“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阿姨长期艰苦奋斗的地方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一大批红色名村成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地标。

  江西是传统村落资源大省。全省在册传统村落57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6个,传统建筑2万余栋,排名均列全国前十,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独特板块。

  曾经的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虽然有着丰富的传统民俗建筑资源,但是由于缺乏保护意识,整体环境较差,村民纷纷提出意见。看到一些资源不如村里丰富的地方都吃上了“旅游饭”,村“两委”班子急在心头、愁在眉头。

  2022年,江西探索开展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确定乐安县等16个传统村落较多的县作为重点县,协调有关部门整合项目、资金、资源支持开展保护利用。流坑村的发展因此迎来转机,村党支部申请古村保护专项基金维修建筑组群,引进专业运营公司对古村业态进行改造提升,组织引导村民改建民宿、开办农家乐、经营商铺,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游客多的时候,每天能卖出一两千包状元饼,一年能带来一二十万元收入。”村民董小平原来是贫困户,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开办了一家农家乐,现在不仅脱了贫,还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

  吉水县被列为重点县后,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聚集组织、宣传、住建、财政、文旅等部门力量,保护修缮传统建筑600余处。醪桥镇固洲村是中国传统村落,村党支部组织广大党员带头参与保护,完成150余栋传统建筑修缮,按照闲置房变经营房、自留地变体验地、老百姓变服务员的方式,带动9户农户创业、130多人就业,实现村集体增收32万元、村民增收520万元。

  各地坚持保留文化底蕴和改善群众生活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全省12.5万名村民实现就地就业。婺源县实施“景村”党建工程,推动7个历史文化名村、30个中国传统村落、3810余幢明清古建筑得到妥善保护和有效利用,带动2万余人就业,每年吸引游客达110万余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3亿元。龙南市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相融共促,打造各类景区、基地20个,拓宽村庄发展路径。

  奋进正当时,砥砺再扬帆。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众志成城同心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久久为功扎实干,江西必将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续写华章。

  (本版图片均由省委组织部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江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纪实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党建
   第07版:红谷滩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教育
   第12版:资讯
赣鄱大地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