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锚定“1269”目标 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升

  江西财经大学“1269”行动计划重大专项课题组

  为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去年7月,我省印发了《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这一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省以高效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强化布局协同、龙头引育、创新引领、链群融合、要素聚焦,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取得可喜成效。为进一步推动“1269”行动计划目标实现,江西财经大学成立重大调研课题组,专门对12条产业链如何进一步提升展开调研。今择要刊发课题组调研报告,以飨读者。

  ——编者

  电子信息产业链:

  增强韧性,提升产业链控制力

  夯实产业基础能力。聚焦重点补齐短板,在移动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虚拟现实等重点领域,梳理产业基础薄弱环节,制订年度攻关清单,逐一解决。支持企业联合专业科研机构进行产业链风险梳理和评估,提高“链主”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的备份能力,促进产业链原料采购、技术供给多元化。

  增强产业链韧性。多措并举壮大集群,抓住赣州市、吉安市分别与深圳市、东莞市长期对口合作契机,精准招引一批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推动数字化产业链建设,利用数据流整合传统生产要素,打造“虚拟产业集群”。围绕集群发展需求,加快基础检验检测和试验认证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提升产业链控制力。一是做优做强龙头企业,支持“链主”企业与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围绕移动智能终端、LED等重点领域,帮助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级重大专项、试点示范等扶持政策。二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培育一批拥有“撒手锏”技术的隐形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强产业链关键节点掌控能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材料-零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全链条培育路径,建立分类分级、动态跟踪管理的企业梯队培育清单。

  有色金属产业链:

  在培育本土“链主”企业上下功夫

  培育本土“链主”企业。实施龙头领航企业、“链主”企业培育计划,建立“链主”企业认定培育机制,在重点细分领域培育认定一家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主体意愿度高的省级有色金属产业链“链主”企业,除中国稀土集团、江铜集团、江钨集团等传统的“链主”企业外,打造江西保太集团等成为细分领域的“链主”企业。

  重点支持江铜集团走出去。提高江铜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发展高端铜基新材料和引领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支持江钨集团解决资源接续难题,建设大规模集中钨冶炼项目,尽快实现江钨股份上市;支持中国稀土集团高效利用进口稀土资源,提高稀土矿产品冶炼分离集中度,发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关键稀土材料。

  装备制造业产业链:

  工业互联网赋能,促进产业链数智化变革

  推进国企引领与激励民企追赶,促进产业链数智化变革。一是推动国企智能化引领,发挥头雁效应。组建机器人、电线电缆、数控机床等细分产业的创新联合体,将先进智能技术应用到江西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和运营的各个环节,展示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显著成效,推进数智化改造引领。二是激励民企用网追赶,缩短与国企差距。建立“大型国企引领推广、中小民企广泛应用”的融通发展模式。鼓励先进龙头、“链主”国企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加速提升中小民企的工业互联网应用能力。

  加快平台建设与平台整合,促进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一是加速区域型平台建设,促进“平台+园区”融合发展。学习参考苏州相城经开区推动平台与望亭智能装备、黄埭光电信息等重点产业园区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在装备制造各细分产业集聚的园区建设区域型平台,以汇聚中小企业标准化产能,实现协同设计、协同生产,推动平台在条块分割的产业集聚区落地。二是实施“双跨”平台联合部署,推进基础资源整合。加强区域平台与省级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等平台的数据对接。打通装备制造产业内跨行业平台之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互通、功能互通、服务互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关联生产经营等企业发展的关键数据,以此实现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供需智能匹配。

  新能源产业链:

  以数字化和智能化引领锂电产业现代化

  上游——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开发锂资源和锂电池材料。提高锂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实现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一是利用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对锂资源进行智能探测、动态监测等,提高锂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对锂资源开采过程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环保化等,降低锂资源开采成本和风险;二是提高锂资源的可追溯性、安全性、透明性等,保障锂资源的合法合规和长期稳定。

  中游——建立锂电池制造数字化工厂和智能车间。一是提升生产管理水平。通过建立数字化工厂、智能车间、物联网平台等,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可控制、可优化,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安全性。二是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开展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和应用,提升产品设计、工艺优化、故障诊断等方面的技术水平。

  下游——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锂电池应用场景和回收利用模式。一是提高锂电池应用领域的拓展和细分,实现锂电池应用过程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对锂电池的大量需求。二是提高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率和水平,实现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过程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进行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实现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的低污染和低风险。

  石化化工产业链:

  抢位错位发展,壮大集群规模

  找准定位,加强错位与特色布局。以现有产业集群为基地,加强集群上下游配套企业引进,提高企业间循环链接程度,强化企业间相互配套,形成生态化集群发展,壮大集群规模。

  九江主要打造石化一体化产业集群。重点建设乙烯下游产业链,持续推进“降油增化”“油头化尾”,推进低碳烯烃基础原料多元化,力争规模超1000亿元。

  永修主要打造有机硅产业集群。以布局科技含量高、配套率高、附加值高的有机硅终端企业为重点,力争规模超600亿元。

  乐平主要布局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布局生产氯化亚矾、AC发泡剂、改性环氧树脂、新型医药中间体等产品的新材料企业和成品药制造企业为重点,力争规模超600亿元。

  建材产业链:

  以数促绿,大力提升水泥产业现代化水平

  协同优化水泥产业链整体布局。加大石灰石等原材料资源勘探与资源调配力度,优化水泥矿山资源,以海螺水泥数字矿山带动整个上游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促进绿色矿山的建设,打造绿色水泥产业集群和延伸产业链。

  加速“水泥+”产业链延伸。补齐产业链短板,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设智能工厂,完善智能标准体系和绿色制造体系,以数字化、绿色化等方式实现水泥产业链价值攀升和产业协同迭代。推动区域内产能联合重组,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开拓上中下游产业,以及砂石骨料、商砼、新能源、运输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项目,促进产业链的延链和补链。

  钢铁产业链:

  数智创新引领产业新未来

  智能创新,引领钢铁产业新时代。建立智能人才培训计划。面对智能制造的需求,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引进国际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动我省钢铁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智能升级。积极引导我省钢铁企业参与国际研发项目,促使其与国际先进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共享智能创新成果,引领我省钢铁产业进入新时代。

  数字驱动,铸就钢铁产业新高度。一是数字化智能技术引领。加快推动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钢铁产业深度融合,到2026年,力争培育5个数字化车间。二是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制定全面数字化升级计划,加大对钢铁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化协同支持力度。通过建设数字化平台,实现供应链、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数字化协同。

  高端发展,引领钢铁产业新未来。一是支持高端产品研发与生产。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在“手撕钢”、超厚钢板、高性能硅钢、无取向电工钢等高端钢铁产品领域,培育一批人无我有的高科技钢铁产品,壮大一批人有我优的高附加值合金钢和优质钢产品,巩固一批质优价廉的量大面广普钢产品,打造“金字塔”型产品结构。

  航空产业链:

  加快发展低空经济,促进江西 “飞起来”

  建立健全低空长效发展综合协调机制,促进“飞得出”。一是巩固拓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在空域分类管理与灵活使用、“北斗+飞行服务管理”、无人机新业态监管等领域勇于探索,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间、最大限度扩大报告空域范围、最大限度提供目视飞行航线。二是完善航空产业链长制工作机制。建议由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赋能,探索“链主+链长+基金”“链长+行业、部门督导”等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重大项目招引、产业平台拓展。

  培育壮大通航企业和无人机新兴业态,促进“飞得多”。支持通航企业做强做大。继续支持中信海直等央企在江西的项目。强化与厦门航空合作,争取更多航班时刻资源,扩大ARJ21等国产民机的运营规模。争取引进中航通飞等国家航空集团、通用航空骨干企业。鼓励省内外通航运营企业合作“一小时交通圈”通勤航空,支持通航企业抱团发展。

  强化市场推广拓展低空经济应用新场景,促进“飞得热”。在政府公共采购上继续发力,巩固低空经济消费的底盘。我省已出台《关于全省各设区市购买通用航空公共服务的暂行办法》,要在总结评估执行效果的基础上完善该办法,在应急救援、抢险救灾、农林监测、气象服务等领域继续加大通航公共采购力度。建设政府购买通航服务统一平台,提升购买服务执行效率。支持通航和无人机企业开拓区域外政府和大型企业采购市场。

  创新基础设施投资机制,提升低空经济保障支撑,促进“飞得稳”。实现“飞得稳”需要机场设施、民机试飞、飞行机队、通航监管等方面组合发力。把通用机场纳入应急救援体系网络,省级统筹协调解决选址审批难题。推动机场设施数字化升级,实现航站楼、塔台、飞行区管理智能化。加快飞行服务站规划和建设,建立健全低空空域通航智能管理系统、低空空域监视技术保障体系,构建安全可靠的三维数字化智能化空中走廊,形成通导遥监一体的低空交通智联网。

  食品产业链:

  多措并举推动现代化发展

  以政策集成加持食品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学习参考发达省市从源头设计菜单式管理模式,在满足共性标准的基础上,由企业来勾选需求并自主申请,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举措,充分发挥标准引领和支撑作用,从食品行业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入手,推动全省食品产业链提升发展。

  推动冷链物流数字转型,探索可供借鉴数字化转型模式。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云计算等新技术,有效赋能冷链物流各领域、各环节,加快设施装备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步伐。积极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农产品运输市场,食品加工和生产部门可以将自身物流运输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自身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效益控制物流成本。

  培育“链主”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现代化。强化“一对一”精准对接帮扶,实施龙头领航企业、“链主”企业培育计划,建立“链主”企业认定培育机制,在重点细分产业链培育认定1至2家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主体意愿度高的省级“链主”企业,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合并、股权收购、资产收购、技术加持、市场合作等多种形式,实施兼并重组、靠大联强,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垂直整合,组建大型食品航母,形成规模倍增效应,推动我省食品产业结构升级。

  纺织服装产业链:

  搭建数字化共享平台,打造时尚新业态

  搭建纺织服装数字化共享平台。整合骨干企业、科研院所、服装院校科研力量,实现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把江西省服装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为提供设计制作信息、创意人才信息、创意产品交易信息、技术服务、报关服务以及同其他产业对接的综合性产业服务机构。支持纺织服装主产区完善原辅料供应、产品研发设计、品牌孵化、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等配套产业体系,利用VR体验、线上直播带货等新型网络营销方式,扩大产品销售,引导企业通过江西数字外贸服务平台和参加各类线上展会等方式寻找新订单。

  打造纺织服装产业时尚新业态。打造服装特色文旅小镇、直播电商、云展会、云时尚周等新模式,形成引导各类优质资源高效集聚,推进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和时尚小镇建设。积极推进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加快直播电商、社群营销等新模式与新业态在行业中的应用。推动渠道向低线城市和农村市场下沉,充分释放消费潜力。积极推进专业市场的优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

  医药产业链:

  推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发展,抢占生物新高地

  加强干细胞产业创新发展规划设计。一是借鉴天津、广州等经验,出台促进江西省基因和细胞产业发展、干细胞再生医学与健康江西省实验室创新发展等文件,并在经费使用、成果转化、项目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二是借鉴欧洲经验,设定干细胞再生医学近几年的规划设计,并在计划中设立小型企业的医疗健康项目。三是在可预见的将来,人工智能与生物科技结合的全自动细胞制备技术和设备应用将成为细胞治疗不可或缺的环节,尽快出台推进人工智能+“再生医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方面的政策文件。

  形成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集群效应。一是吸引更多像汉氏联合集团等重点医药企业落地,在医药产业发达的地方,如赣江新区、抚州、上饶等,建设国际领先的干细胞再生医学产学研用大健康产业基地,吸引更多相关上下游企业落地,形成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集群效应。二是建议参照天津、深圳等地做法,特许自贸区内的临床机构开展干细胞治疗临床应用以及成本性收费,以吸引全国干细胞技术及备案企业在园区聚集,形成虹吸效应,加速科研项目落地、转化、孵化以及产业化。三是借鉴京津冀的经验,在南昌、赣州等地建立“细胞谷”试验区形成有上中下游、有监管、有创新的产业带。

  现代家具产业链:

  重在强链延链补链,推进家具产业大省建设

  加快数字转型步伐,提高智能制造水平。一是各地应编制现代家具产业数字化技术改造规划。按照到2026年南康家具产业智能制造化率达到40%以上、樟树和南城达到50%以上的目标,确定技术改造领域、重点扶持对象,并制定配套支持政策,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二是建议从省、相关设区市产业发展基金中各切出一块,与有关县(市、区)共同设立“现代家具产业技术改造基金”。对引进数字化生产设备和控制软件、建设智能车间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

  搭建设计研发平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每个产业集群至少建立一个公共创新平台,由当地政府、科研机构和有关企业共同组建,为企业解决共性技术难题。支持大型龙头企业自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每年要根据企业需求,理出一批重点技术项目并组织成员单位进行联合攻关,并制定研发成果的共享办法。各地应面向中小微企业,建立县(市、区)级创新联合体。

  强化链群发展意识,完善产业配套体系。细化并动态更新产业链“四图五清单”。各地应组织专家对家具产业链进行系统梳理,找出产业链的短板和弱项,制定“产业链补链清单”和“招商路线图”。资溪、黎川、瑞昌、玉山、广丰等新兴产业基地要抓紧编制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南康实木家具应在提升“一网五中心”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五金、软体、金属、玻璃等配件供应体系,进一步增强本地配套能力。

  (课题组成员:邓辉 刘满凤 陈雁云 胡海波 徐斌 陈明 王自力 吴志军 习明明 李宁 陈洪章 梁威 李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民生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知行
   第12版:学术
锚定“1269”目标 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