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入人才“金种子” 结出发展“好果子”

——全省“书记部长进校园”引才活动纪实

  本报全媒体记者 卢瑛琦

  既可以求职,又可以洽谈项目,还可以品尝江西特色美食、观看文化演出,这样的招聘会,你体验过吗?今年以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江西引才推介活动正陆续在全国各地高校开展。

  人才蔚起,城市方兴。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领导干部带头,聚焦本地产业发展需求,赴高校开展“书记部长进校园”引才活动,在开展引才推介的同时,搭建地方和高校交流合作的平台,促成更多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在各地转化,推动更多产业人才项目在我省落地。

  精准引才聚才,人才库提质扩容

  城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招引什么样的人才。

  在今年年初的全省人才工作专项述职会上,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庄兆林提出,要在全省推动开展“书记部长进校园”引才活动。各地各单位聚焦我省“1269”行动计划,紧扣当地产业发展所需,精准分析、靶向发力,变“粗放招揽”为“精准引才”,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招才引智,着力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汇聚澎湃动力。

  赣州、九江、鹰潭等地以服务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当地重点产业发展为导向,带着产业需求“走出去”,走进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匹配度高、适配性强的高校,吸引更多人才来赣创新创业,让高校和地方发展同频共振。

  在1400多公里外的成都市,赣州的专场引才活动吸引了1300多名人才前来咨询报名,其中多数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博士、硕士。“这场引才活动准备充分、规格高,岗位很有吸引力,体现了赣州对人才的诚意。”这是四川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杨梅的评价。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不仅需要高精尖的创新型人才,也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

  多地在引才聚才的过程中,注重实用性,主动对接职业教育院校。今年3月,吉安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吴艳玲率队前往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对接,对口帮助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引进6名职业教育人才,并在柔性引才、青年教师跟岗学习等方面强化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助力吉安产教融合发展。

  在外出引才的过程中,各地各单位的“书记部长”发现,要真正提高引才的效率和质量,必须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蹚出一条新路子。南昌、赣州、上饶等地纷纷采取“带岗上门、带编入校”的方式,将考场搬进教室,将工作协议带入学校,现场招纳一批人才。

  “不用出校门就应聘上了心仪的岗位,回到家乡从事一份自己喜欢又有意义的工作,真是既开心又安心!”中南大学研究生陈燕洪和南昌大学研究生朱菊香不约而同地对引才活动点赞。记者了解到,他们即将分别入职南昌市人民医院和赣州市人民医院。

  得益于新的引才方式,不少高校毕业生在我省开展的系列引才推介活动中,通过现场考核顺利签约。

  人才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构建发展新生态

  “书记部长进校园”活动,不仅发挥了引才作用,更搭建起校地校企合作的桥梁。各地通过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研究院、实验室、人才实践基地等方式,打造出一批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共同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抚州市激活人才链与创新链融合的核心理念。今年以来,抚州市先后开展产才对接活动16次,新聘请2名院士担任“科技顾问”,促成45名博士到22家企业挂职“科技副总”,达成技术合作签约10项。“引才活动架起了地方与高校合作的桥梁,关键在于如何做好后续的创新发展文章。”抚州市委书记魏晓奎说。

  地处赣东北的鹰潭市被誉为“世界铜都”,铜是该市工业的底色。“面临新型工业化的转型要求,鹰潭聚焦服务铜产业,借助高校科研力量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同时大力培育新兴产业。”鹰潭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肖国军介绍,通过“书记部长进校园”活动,该市推动9家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精准对接,促成解决技术难题16项,达成合作协议9项。

  “红色摇篮”吉安,在振兴之路上高度重视人才支撑。吉安市与南昌大学签订《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在学科建设、智力合作、人才(干部)队伍建设和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吉安市委书记罗文江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协议的签订,进一步加深校地交流合作,奋力实现双方互动发展、互利共赢,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

  各地创新开展的校地校企人才合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上饶市推动市人社局与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徐汇区人社局分别签订人才交流合作协议,在高层次人才交流、高技能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常态化对接合作;宜春市推进宜丰县一锂电企业与江西理工大学共建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新余市促成新余学院与市内重点企业开展高端人才共引共享试点,助推高校、企业、人才实现合作共赢……

  这些平台不仅为高校师生提供了创新创业平台和实践机会,打通了科研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渠道,更为江西的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项目+成果”双落地,人才与产业共舞

  产业是人才聚集的重要载体,人才是产业兴旺的重要动能。

  人才链与产业链要实现深度融合,好的项目必不可少。南昌市力促江西砥石公司与南昌大学合作成立南昌大学—砥石先进纤维材料联合研发中心;九江市推动武汉纺织大学与共青城云端服饰有限公司就数字化服装设计研发达成合作;抚州市助推高新区引进轻合金产业基地项目,推动成立中科镁铝合金轻量化材料技术研发中心……近年来,一个又一个项目接连在我省各地“落地开花”。

  坐落在南城县的蓝图制造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生产小尺寸液晶显示屏的企业。生产车间里,数十名工人在对产品进行人工缺陷检测。“这些工人主要对液晶显示屏有无表面破损、颜色失真、漏液等问题进行检测。但人工检测很难做到24小时生产,如果我们课题组研发的技术通过试验后能应用到液晶显示屏的生产线上,将有望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武汉工程大学郑胜博士说。

  莲花县的朱刚强,有着30多年的冶金行业经验。“我们有资金、厂房、设备,唯独缺技术。企业的技术更新速度如果跟不上时代发展,很多传统产品都会被淘汰。”他告诉记者,受益于萍乡各级“书记部长”的高位推动,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成立了新企业——咏泰粉末冶金公司。依托中南大学粉末冶金技术,该公司研发生产出气雾化高熵合金硬面涂层等粉体材料。目前,两条金属粉末生产线年产金属粉末1200吨,每月产值达1500万元。

  为帮助企业攻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各地一方面认真摸排企业需求,列出需求清单,另一方面主动联络对口高校,提供技术清单。经过前期沟通调研,“书记部长”将有望形成合作的科技需求带进高校现场对接,最终形成合作清单。“三张清单”让各地企业点对点找准“工业大夫”,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痛点、打通发展堵点、攻克创新转型难点。同时,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高校创新动力,为产业发展赋能助力。

  人才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擦亮引才金招牌

  “外地求职,住宿太贵?”近年来,南昌市大力打造洪漂驿站,为外地到南昌应聘的青年人才提供7天以内的免费住宿服务。掌上办理、拎包入住,暖心又便捷的政策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到南昌来参加引才推介活动。

  “上周五申请,周一就入住,一来南昌就有了落脚点,真方便!”一名入住洪漂驿站的高校毕业生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他的亲身体验。这样的人才驿站在赣州、九江、宜春、新余等地陆续建立,不仅成为青年人才认识江西的窗口,也成了引才留才的“暖心房”。

  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是吸引力、竞争力。在打造暖心感人、拴心留人环境上,我省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理念,分类施策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以一流的服务和环境汇聚天下英才。

  人才政策不再只是一纸文件,而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福利。加大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创业资助支持力度;为高层次人才定制专属“人才码”“人才卡”,提供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健、交通出行等专属服务……这些人才福利,通过各地的线上人才服务平台即可实现“一键申领”。

  此外,我省还在人才的前置引育、培养培训、成长激励、金融服务等各方面出实招、办实事:九江市推动九江学院创造性实施政府牵线、学校出编、企业提供待遇的引才模式,解决民营经济人才难招难留的问题;南昌市在省内外216家高校设立“赣才归巢”人才工作站,更好服务赣籍学子回乡就业创业;吉安市在南昌大学开展“吉安市情宣传周”活动,让更多青年学子了解吉安、选择吉安。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我省用实际行动,为人才筑“巢”搭“桥”,让人才“金种子”聚集并扎根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结出双方共同发展的“好果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全省“书记部长进校园”引才活动纪实
我省提出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
~~~
~~~
~~~
强根基 聚合力 提效能~~~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文件·民生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引入人才“金种子” 结出发展“好果子”
让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开展
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特色产业助民富
江河一脉家国梦
抚州深化党建引领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