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旗飘扬映征程

——探寻赣州党建引领乡村善治“密码”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美春 焦俊杰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善治,关键在党。近年来,赣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破解乡村治理短板弱项,持续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在建强组织、破解难题、服务群众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治理效能。

  如何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乡村治理如何群策群力,不断干出让群众认可的实绩?记者就这些问题深入赣州各地进行了采访。

  建强基层党组织

  提升战斗力凝聚力

  盛夏时节,万物蓬勃。宁都县小布镇木坑村蔬菜大棚里辣椒长势喜人,村党支部书记张扬峰领着村民采摘、打包辣椒。

  2016年,怀揣着为家乡做点实事的愿望,25岁的张扬峰毅然从大城市回到家乡木坑村,成为一名聘用干部。他工作踏实、为人热心,赢得群众称赞。2019年2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要让群众逐步富起来,必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2020年,小布镇蔬菜基地在木坑村建成,合计规模230亩。规模不小,但是愿意领种的村民不多,要么怕种不好,要么愁没销路。为打消村民顾虑,张扬峰带头贷款23万元承包大棚9.2亩种植辣椒,乡亲们看见村党支部书记有魄力、有干劲,于是纷纷跟着他的步伐,一起领种辣椒。

  在张扬峰的带领下,许多村民实现增收,木坑村一鼓作气,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除了辣椒基地,还发展了小龙虾养殖基地300亩、竹荪菇基地130亩、白莲基地80亩,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8万元,曾经破败贫穷的村庄如今欣欣向荣。正如张扬峰所说:“乡村发展需要好的带头人,我要做好‘领头羊’,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带领乡亲们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近年来,赣州以党建质量过硬行动为主抓手,持续建强堡垒、抓牢队伍,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我们着力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乡村两级班子,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三年行动,确保每个村至少储备1名至2名比较成熟的后备干部,及时调整不称职干部,让农村带头人成为乡村善治‘领头羊’。”赣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市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能手占比达85.12%、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62.93%。

  在赣南,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为破解农村党建基础较薄弱问题,章贡区创新推行“社村共建 先锋同行”助推乡村振兴模式,架设城市社区和农村党组织党建“连心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持续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精细化治理格局

  破解堵点难题

  “父老乡亲们,水深危险,不要去河里玩水。”连日来,随着气温逐步升高,赣县区南塘镇劳田村的党员志愿者们,组成巡逻队,带着大喇叭和救生圈,对村内河流、水塘、沟渠等水域展开拉网式巡查,全力以赴守护村民安全。

  赣州各地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持续通过条块结合、上下联动、联建共建等有效途径,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治理效能,迸发出澎湃活力。

  在实践过程中,赣州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村庄形态,因地制宜优化网格划分,把原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注重从“三小组长”“五老”人员、群众骨干中选拔一批网格员,建立网格员职责清单,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切实将网格员作用发挥好。

  “以前,我们反映民生诉求等问题,很难找到相关部门,如今有了熟悉民情的网格员,反映的问题很快就能得到反馈。”信丰县大阿镇禾秋村村民邹女士称赞道。

  微网格撬动基层“大治理”。赣州经开区湖边镇12个行政村共设置12个大网格、50个小网格、175个微网格,推动把党组织建在网格,网格员定期入户走访,收集民情民意、群众需求,提升网格管理服务水平。会昌县高排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网格化治理新路子,推行由司法调解员、老党员等群体组成的“公叔”调解堂,推动老党员融入网格化治理,让党建“温度”助燃治理“热度”。

  在寻乌县澄江镇谢屋村,有一栋典型的客家建筑——谢家老祠堂。这是由废弃祠堂改造成的“法治小院”,分为法治区、德治区和线上线下学习区。该村还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等7支队伍,在谢家老祠堂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道德讲堂等,让法治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在调解、审案时会邀请理事会成员、‘五老’人员参与,他们在村里有威信、对情况熟悉,较难处理的案件在这里能高效、快捷地得到处理,谢屋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少讼村’。”寻乌县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说。

  基层治理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完善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充分集众智、强统筹、汇合力,才能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突出党员干部示范带头,推动全民参与。赣州各地健全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广泛开展“屋场会”“赣事好商量”等协商活动,深入开展“身边好人”等精神文明评选创建活动,让更多村民群众参与进来,不断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效;大力整治婚丧陈规陋习,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改革,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充盈乡村大地。

  释放治理效能

  优化服务造福群众

  “肖叔,去年的补贴款已经打到您社保卡里了,记得查收。”近日,于都县段屋乡寒信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小谢,来到村民肖南京家里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

  原来,肖南京与妻子育有一个孩子,符合享受独生子女补贴政策条件。但他是盲人,在办理申领补贴手续过程中困难重重。村便民服务中心得知情况后,主动服务,从政策讲解、准备申请材料、向乡民政所说明情况到最终申请成功,帮办代办服务贴心暖心。

  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赣州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良性互动机制。所有乡村建成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实现“365天服务不打烊”;打造“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综合体3964个,组建乡村两级政务服务“帮代办”队伍,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办理”,构建便捷高效服务体系。

  数字化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在兴国长冈乡,当地推出“红色代办”线上平台,梳理37项“红色代办”服务清单,群众“一键预约”,红色代办员接单上门服务;瑞金搭建“1+3+N”数智乡村平台,建立防溺水、圩镇整治、车辆停放监控、重点场所管控等功能场景,实现即时、精准治理。

  夏日傍晚,走进石城县丰山乡福村村,一栋栋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中,游客三五成群,体验推福磨、乘游船,处处充满欢声笑语。“我们结合本村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田园福地’农旅示范点,发展起了旅游业,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福村村党支部书记刘新华说。

  这得益于石城县积极实施村党组织“阵地提升年”行动,加大土地、金融政策扶持,以各村合作联合社平台为统筹,探索资产资源盘活一批、旅游经济壮大一批、抱团发展带动一批等“七个一批”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赣州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布局,更大力度整合资源、统筹乡村、联农带农,确保每个村都有稳定增长的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23年全市所有村经营性收入稳定在15万元以上,其中82%的村超过30万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0年居全省第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赣州新闻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资讯
   第12版:综合
赣州高新区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党旗飘扬映征程
赣州高标准引领食品产业发展
赣州经开区早稻开镰收割
信丰推进欺诈骗保专项整治
图片新闻
会昌多举措促就业惠民生
歌曲《三百山美》获大奖
搬迁群众过上新生活
汇聚统战力量 激发民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