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会昌县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家门口就医不用愁

  会昌县卫生健康总院远程会诊中心内,医生在远程会诊。

  本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微信号:xyx0602

  电话:13699505140

  近日,家住会昌县清溪乡的连阿姨步行到县卫生健康总院清溪分院进行抽血检查。“我的尿酸一直很高,以前检查要到县城去,现在乡里就可以,还有县城医院的医生来坐诊,看病越来越方便了。”连阿姨笑着说。

  在会昌县,越来越多的百姓都像连阿姨一样享受到家门口看病的便利,这得益于去年该县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据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指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形成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医共体内医生上下流动、患者双向转诊。基于此,会昌县成立县卫生健康总院,充分发挥各院区与乡镇分院“一家人”优势,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上下联动

  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江婆婆,最近还头晕吗?我来给你量血压……”近日,珠兰乡杉坑村村医池卫华来到村民江长发娣的家中为她复诊。一个月前,江长发娣因头晕到村卫生室就诊,池卫华考虑她高龄且患有高血压,建议她上转至会昌县卫生健康总院人民医院院区住院治疗,并为其开具了转诊单。“流程特别方便,我们到医院后拿着转诊单直接到科室找医生,也不用排队挂号,挂号费可以出院时再补交。”江长发娣的儿子说,他和母亲带上单据来到人民医院院区神经内科,医务人员按规定优先为其办理了入院手续。

  会昌县委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主任钟佳均介绍,所谓“双向转诊”,是通过分级诊疗的方式,让群众看病不再难,也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但由于各级医疗单位间患者就诊信息上下不连贯、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群众诊疗习惯相对固化等原因,双向转诊一直难以落地。“以前,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的医生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时,会将患者转诊到县级医院。患者到院后要重新排队挂号、交费、找科室,医生要重新问诊、开检查单……过程十分烦琐。”钟佳均说。

  为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今年,会昌县成立县卫生健康总院,形成以“一院三区一中心”为龙头,20家乡镇卫生院为分院的架构。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实现人员、财务、药械、医保等“八个统一”。与此同时,为推动双向转诊落地,该县出台《会昌县卫生健康总院双向转诊管理办法》,细化转诊流程和分工,总院各院区、分院实施首诊医生或首接护士为转诊“第一责任人”工作机制,全面畅通就医指引、专科分诊、病床安排等上下转诊通道,为患者提供贯通各级医疗单位的“一站式”服务。

  此外,搭建医共体双向转诊服务平台,促成各院区和分院之间病历档案互通共享,打破了诊疗的时空限制,畅通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转诊治疗的所有环节实现上下贯通和无缝衔接。

  资源下沉

  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通过CT可以看出患者锁骨骨折,建议尽快手术。”日前,在会昌县卫生健康总院远程会诊中心,医生王上全正在通过视频与文武坝分院的医生为患者远程会诊。

  如今在会昌县,远程会诊服务已在全部乡镇分院普及,县域医共体的建设,让患者少跑腿、少花钱。

  随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深入,会昌县各乡镇分院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升级。

  “医院可以提供胸片、彩超、心电图等检查,基本可以满足百姓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就诊需要。”高排分院医生欧远锋介绍。

  “我们正在建设一个6000平方米的新院区,年底就启用。”右水分院院长张城说,“新院还配备了手术间,以后可以请总院的医生来乡镇分院做手术。”

  记者了解到,西江镇、洞头乡等多个乡镇分院都在建设新院区。“分院的诊疗设备更好了,转诊、会诊服务也跟得上,县级医院部分患者就可分流到乡镇。”钟佳均说,自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乡镇分院就诊率提高了30%。

  除了基础设施,基层医生诊疗水平也有了改变。

  “以前我们医院的医生大多是中专学历。”张城说,“现在一半以上都是本科学历。”

  欧远锋从赣南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基层医生,今年评上了主治医师职称;当了24年村医的池卫华近年来多次参加培训,医技逐步提高,而且,得益于县政府实施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政策,他的工资有了保障,更加安心留在村里……基层医生在收入增加、诊疗能力提高的同时,干劲也更足。

  会昌县卫生健康总院还定期组织专家、医生前往乡镇分院坐诊,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一系列保障基层群众共享优质医疗服务的举措落地见效,让当地百姓享受到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实在在的好处。

  相关新闻

  两家医院联手上演“生命接力赛”

  本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 实习生 徐子嘉 邱如儿

  近日,新干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上下联动、密切配合,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赛”,从死神手里救下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8月11日15时35分,患者朱先生表情痛苦地捂着胸口,艰难地迈进新干县中医院急诊室,汗珠顺着脸颊直往下滴。急诊医师快速问诊后立即为他进行心电图检查,迅速诊断明确: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脏血管闭塞随时可能危及生命。时间就是生命。急诊科医生意识到,必须立即启动县域胸痛外院转诊急救生命绿色通道,将患者转至新干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救治。

  15时40分,新干县中医院急诊医师将诊断结果传输到新干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15时45分,该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建议转急诊介入治疗”“急诊已做好准备”“联系家属,直接进导管室,我们已经启动导管室”……果断而利落的话语,精准指导着胸痛救治单元医生施救。16时26分,患者抵达新干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直接进入导管室抢救。

  16时37分,介入导管手术室里,冠脉造影结果显示患者RCA(右冠状动脉,心脏的主要血管之一,负责向右心房和右心室供血)中段完全闭塞。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爱军和团队与家属沟通后立即进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6时55分植入一枚支架。在胸痛急救团队抢救下,复查造影显示支架释放良好,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生命体征稳定。

  患者从发病到转院,并成功救治,用时80分钟,整个过程实现快速反应无缝对接。这得益于新干县创新实施的县域“心电一张网”改革机制,真正打通了胸痛救治“最后一公里”,为急危重症患者开辟了“绿色生命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733期
会昌县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
~~~
~~~
~~~
~~~本报介入后,上饶市广信区茶亭镇政府回复明年可交房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向新前行 立而有责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教育
   第12版:综合
党报帮你办
家门口就医不用愁
治理建筑垃圾当深谋远虑
积分制激发志愿服务活力
数据紧跟群众需求走
“微改造”解小区居民出行难
安置房交付没准信 过渡安置费今年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