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偏远小山乡 浓浓助学情

  “洪一骄子”奖学金颁发现场。           本报全媒体记者 曹诚平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曹诚平 赵 影

  “今年,我们乡有27名学生考取了‘双一流’大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来自王司畈村15岁的谈笑之同学,以初中生身份参加高考,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8月19日,在瑞昌市洪一乡“洪一骄子”奖学金颁发现场,洪一乡慈善会会长谈运志自豪地说,“1977年恢复高考后,九江地区共有3人被中国科大少年班录取,其中洪一乡就占了2人。另外,洪一乡还有3人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些,都是我们乡长期以来尊师重教的结果!”

  在当天的奖学金颁发仪式上,洪一乡乡贤代表为考上“双一流”大学的优秀学子颁发3000元奖学金,这也是该乡连续第七年为高考优秀学子颁发奖学金。

  洪一乡距离瑞昌市区66公里,山高路远,是该市最偏远的一个乡。洪一乡的百姓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比谁家房子高与矮,就比谁家出了几个读大学的崽。”谁家孩子学习好、懂感恩,谁家就是大家心目中的“明星户”。

  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洪一乡的孩子普遍勤奋好学,纷纷通过努力走出大山。据统计,1977年恢复高考后,人口不足2万的洪一乡,攻读博士、硕士的学生有100多人。在洪一乡,“兄弟皆博士”“姐妹同硕士”“一门三博士”等例子,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家长鼓励孩子好好读书的生动教材。自恢复高考以来,只有100多人口的樟树窝自然村,已累计走出50多名本科以上人才,其中博士、硕士就有10多人。只有300多户人家的大畈村,走出了8个博士,其中5个是博士后,还有30多个硕士。通过教育,一大批山村孩子的命运得以改变,一大批群众“代际传递”的贫困得以阻断。

  为了激励孩子们进一步奋发图强,增加民生福祉,助力乡风文明建设,2017年,洪一乡充分发挥乡贤力量,成立了瑞昌市首家乡级慈善会——洪一乡慈善会,收到爱心款200多万元。根据奖励办法,该乡每年对考上“双一流”大学的学生,每人奖励3000元;对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每人奖励1万元;对家庭困难的学生,也及时给予一定金额的钱物救助,确保孩子完成学业。

  洪一乡慈善会成立至今,已开展助学活动1000余次,发放助学金70多万元。同时,为92名高考优秀学子发放“洪一骄子”奖学金23万元。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来,“洪一骄子”奖学金获奖人数每年都在递增。

  爱心在延续。洪一乡慈善会成立后,每年都会收到社会各界的捐赠,许多乡贤每年回乡过年时,第一件事就是向慈善会捐钱捐物。据统计,洪一乡慈善会除了成立之初收到的200多万元外,这些年来,又陆续收到100多万元。源源不断的爱心款,使得慈善会得以良性、可持续运行。

  爱心在传递。8月22日,洪一乡学子曹盼坐上列车,前往井冈山大学报到。此次被中国科大少年班录取的谈笑之,听说曹盼从小父母双亡,当即决定将3000元奖学金转赠给他。“从初中起,洪一乡慈善会就一直在资助我,这次谈笑之同学又把奖学金转赠给我,感到非常温暖!”曹盼激动地说。

  “虽然奖学金不多,但是很有意义,它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谈运志说,“希望它能激励山村的孩子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将来有更大的能力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党建
   第07版:综合
   第08版:民生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党报帮你办
莫让“花式”作业成为负担
偏远小山乡 浓浓助学情
图片新闻
“上犹茶工”成劳务品牌新名片
加装电梯提升居民幸福感
“带押变更”解企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