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江西研”转化为“江西造”

  范嘉欣

  科学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应用。当前,我省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重大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但科技供给与需求“两张皮”问题仍然突出,一些高校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部分企业要么提不出科研课题,要么需要科研服务时跟省内高校对接不上,“江西研”难以落地转化为“江西造”。如何尽快补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短板,构建企业和高校协同创新的生态,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省内转移转化,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科技创新不是发表了论文、申请到专利就“大功告成”,而是要实现从“书架”到“货架”的关键一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近年来,我省新增专利授权数量进步显著,但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不高。从供给侧看,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了我省主要的优势创新资源,但普遍存在“重论文、轻专利”“重理论、轻应用”“重项目申报、轻成果转化”等现象,创新供给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比如,一些高校不了解产业实际需求和技术应用场景,科研虽有创新,但在商业应用上缺乏针对性;受评价导向影响,部分高校教师专注论文发表,而不是进行工程化研究、创造产业化成果;等等。从需求端看,一些企业对自身产业及技术需求认知不清晰,或缺少科研课题,或因校企联系不紧密,一旦需要科研服务,往往“向外求援”,本省高校科研成果却“养在深闺人未识”。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尽快搭建科技与产业之间互融互通的桥梁,既引导省内科研人员从象牙塔走向市场,更让“江西研”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仅凭高校“单打独斗”做不到,还需要企业通力参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我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指明了方向。一方面,企业作为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更加了解产业需求,理应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其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另一方面,针对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实现信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形成多方协同联动、融通创新的创新联合体。

  要营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优良生态。作为不同的创新主体,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在考核评价导向、利益诉求等方面皆有差异,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完善的利益分配及风险控制机制,才能调动各方积极性。从去年开始,我省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设立排行榜,既重视转化合同项目数、合同金额等指标,又注重对共建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转化服务平台等进行评价,目的就是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不断提升创新供给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坚持政府投入和企业投入双向发力,我们还应以创新贡献率为标尺,明晰协同创新各方的责、权、利,合理分配创新成果,推动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挑大梁”。

  科技兴则江西兴,科技强则江西强。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江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创新,希望也在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我们一定能最大限度释放科技创新潜能,让“江西研”的成果不断转化为“江西造”的累累硕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根本遵循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李强主持 赵乐际王沪宁蔡奇李希出席 丁薛祥讲话
尹弘会见优秀教师代表并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
~~~
~~~
~~~——来自我省部分地区智医系统使用情况的调查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75年砥砺奋进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资讯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三农
   第12版:公益广告
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为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再立新功
让“江西研”转化为“江西造”
建好农村路带动产业兴
让群众在家门口更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