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九江讯 (全媒体记者周亚婧 通讯员柯学、杨子萌)红色旅游如火如荼,强村公司带动三产融合,红色网格员靠前“点单”收集民意,村(社区)干部化身“接单员”“派单员”对问题矛盾精准化流转办理……今年以来,九江市柴桑区深化拓展基层党建“示范提升年”,全面系统融合“岷山红”党建品牌,不断构建完善“红色矩阵”,持续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红雁领航”集聚发展人才。柴桑区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配强,采取“五个一批”拓展选聘渠道,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设立“正负清单”严格准入条件。建立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乡村人才制度,结合导师帮带、跟班学习等方式,持续为村干部队伍输送优秀人才。完善培训机制,每年集中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开展不少于5天的集中培训。定期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并把活动作为发现和培育优秀干部的重要渠道。
“红链兴村”放大产业优势。柴桑区接续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三年提升、三年倍增”行动,强化机制、组织、政策三方面保障,坚持以“链”强产,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模式,由36名带富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担任产业链链长,带动540余名村两委干部和致富带头人成立种植养殖合作社629个、家庭农场230家,夯实传统农业链;依托博莱、礼涞、仙客来等农业龙头企业,撬动社会资本4500余万元,成立强村公司5家,引领发展种养、深加工、旅游观光等三产融合集体经济,构建特色品牌链;注册“柴桑优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推行农产品联合冠名销售,辐射带动群众5160户,人均年增收5900余元,深化助农惠农链。
“红网连心”提升治理效能。柴桑区构建“乡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示范户”五级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一干两长多员”模式,180余名乡镇包联干部联系指导网格,提供工作支持;495名村两委干部包联网格,兼任网格党支部书记;1441名农民党员担任村民小组长,兼任党小组长;从党员志愿者、离任村干部、“五老”等人员中选聘网格员1500余名。坚持“民情遍访”制度,主动上门收集群众诉求,召开网格议事会320余场次,集中分析解决群众诉求238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