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林增绿 林农增收 林场得利

铜鼓县探索林场多元化联营新路径

  近年来,铜鼓县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多元化联营新路径,走出一条山林增绿、林农增收、林场得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

  破解发展瓶颈

  探索联营新路径

  铜鼓县坐拥5个生态型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均超96%,国有林地面积达29.2万亩,生态公益林和天保林占比达75%,半数山林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然而,如何在守护生态“绿”的同时,兼顾林农“利”,壮大林场经济,成为制约当地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铜鼓县各林场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立足自身资源与技术优势,探索“林场+收储集体林+林农”“林场+合作社+林农”“林场+企业+林农”“林场+企业+改制职工”等创新联营方式,推动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山林赎买促发展

  林下经济富林农

  该县花山、茶山和凤凰山林场积极筹措资金,累计赎买收储周边村民分散的集体山林3100亩,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带动周边林农、村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其中,花山林场利用赎买高桥乡花山村村民集体林,结合项目建成120亩林下黄精种植示范基地;茶山林场建设1000亩国家储备林项目,并引入社会资本种植中药材桔梗900余亩。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周边林农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带动林农开展林下种植500余亩,帮助林农在劳作中掌握种植技术,实现增收。

  同时,林场通过租赁集体林权山场开展场外造林,有效提升经营水平和林分质量。凤凰山林场续签流转集体林4000亩,已实施场外造林2601亩,完成补植补造299.5亩,新造林400亩,通过延期租赁山场集中管理,有效提升经营水平,提高林分质量,拓展国有林场发展空间。

  优势互补强合作

  示范引领促增收

  近年来,铜鼓县各林场利用立地条件合适的小块国有闲置山林,与有经验、有意愿的种植合作社合作,共同经营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场技术优势、政策优势与合作社种植管理优势、行业渠道信息优势的强强联合。

  花山林场与铜鼓县林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建成65亩林下黄精种植示范基地;茶山林场利用项目资金与鑫磊中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合作,建成300亩林下黄精种植示范基地。这些基地凭借科学管理,植株长势良好,吸引众多团队及林农前来参观学习,林场技术人员现场传授种植技术,发挥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2年,江西九盛公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租赁林地1033.2亩用于林下黄精种植,每年为花山林场带来不少经济收益。今年,龙门林场成功引进江西年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租赁闲置林地3000亩发展黄精种植,预计每年为林场改制职工和周边林农提供劳务收入300万元以上,有效激活了国有山林资源。

  盘活资源解难题

  助力就业保民生

  2001年,铜鼓县实施国有林场改制,很多林场改制职工常年在外务工,对改制时以山作价置换承包山林无法管理经营。针对这一问题,铜鼓县各国有林场在保持国有林地所有权不变、稳定改制职工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基础上,放活林地经营权,推进林场改制职工承包经营山林的规模流转,流转改制职工承包山林6.2万亩,发展林业产业。

  花山林场、茶山林场引进江西省益森实业有限公司、铜鼓县红树林林业有限公司、瑞丰林场等林业企业或经营大户,流转改制职工承包经营山林4.8万亩,投资9000余万元,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旅游等产业。铜鼓县大沩山林场利用闲置厂房引进江西精锐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江西金源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加工黄精和竹系列产品,年产值3000万元,并安排30余名改制职工在企业就业。

  通过一系列创新联营方式,铜鼓县国有林场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建成多个林下经济、储备林及场外造林示范基地,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为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带动周边林农投身林下经济,种植黄精等作物,开辟森林资源转化经济效益的新路径;带动林场改制职工、周边村民300余人在“林下就业”,年人均劳务收入达5000元以上。

  (叶正群  段会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综合
   第07版:资讯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学术
江西代表团获5个二等奖和10个三等奖
新风拂煦满庭芳
永丰围坐宣讲传党音聚民心
冬日送温暖
整治不松懈 乡村展新颜
铜鼓县探索林场多元化联营新路径
定南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
关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分行营业部金融许可证信息变更的公告
赣州市:建好用好就业之家 铺就民生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