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奏响和美乡村新乐章

吉安县安塘乡“三部曲”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安塘乡颜家村黑木耳产业基地  洪胜智摄

  日前,行走在吉安县安塘乡,千亩砂糖橘基地采摘正忙,村庄建设施工如火如荼,红色网格员在村组一线忙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近年来,安塘乡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乡村美、产业兴、民风淳”发展目标,奏响“宜居、富民、善治”三部曲,谱写“四融一共”和美乡村新乐章。

  聚焦乡村美  奏响宜居曲

  “村子改造后很漂亮,设施也更齐全了,饭后散步、锻炼很方便。”安塘乡早桥村村民刘初德高兴地说。

  早桥村的变化,是安塘乡建设和美乡村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安塘乡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大力实施改水沟、改厕所、村庄亮化、庭院美化等,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设村庄整治点56个,建设319国道、443省道沿线和美乡村示范带2条……安塘乡按照“以点带面、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的思路,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实现“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突出建管并重,管护常态长效,实现由“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

  聚焦产业兴  奏响富民曲

  “我们夫妻俩在砂糖橘基地除草、施肥、采摘,一年务工收入有6万多块。”近日,赤陂村村民王焕光欣喜地说。该基地种植砂糖橘1000余亩,吸引大量周边村民务工,年发放务工工资80万元,每年给村集体分红6万元,实现了产业增效、集体增资、群众增收。

  不远处的安塘村,强村富民农业公司内,工人们正在抓紧建设蛋鸡养殖大棚,项目建成后,蛋鸡养殖规模达10万羽,可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安塘乡组建项目工作专班,从项目用地、用能、融资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以优质服务推动项目落地。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据安塘乡党委书记刘本聪介绍,全乡大力实施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建立“产业+公司+村集体+农户”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壮大肉鸡蛋鸡、蜜橘蜜柚、黑木耳等富民产业,让产业特色成为乡村振兴“亮色”。

  聚焦民风淳  奏响善治曲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中共吉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色练兵场、赤色邮局……安塘乡结合当地红色资源,打造清江红色名村,成为红色教育的主阵地。同时,该乡培育本土讲解员队伍,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邀请专业教授团队实地勘察,编撰全县首部乡镇党史教材《红色安塘》,开设红色课堂,不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该乡积极探索红色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组建网格员队伍40名,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调解、弘扬文明新风等活动。同时,通过搭建和运行数字化平台,推广积分制管理工作,推动文明新风深入人心,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尹 翔   旷 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映像
   第10版:法治
   第11版:教育
   第12版:资讯
奏响和美乡村新乐章
强化党建引领 壮大产业规模
一线走访调查 破解办证难题
用绣花之功织就赣州之美
龙南市:以改革之力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深化制度改革 推动企业发展
助力碳纤维产品加速“出海”
宁都县:精准监督 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