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蔡颖辉
邮箱:48505265@qq.com
电话:18679958802
“快来尝尝刚热好的米酒!”随着冬日寒风渐起,龙南市杨村镇迎来酿造客家米酒的最佳时节。村民们根据自家传承,家家户户酿米酒,在杨村镇的街头巷尾,米酒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忍不住驻足品尝。
12月22日,在杨村镇杨太村的一家米酒作坊里,负责人赖敏蒋热情地招呼着来访的客人。他杯中的米酒色泽清亮,散发着淡淡的糯米香和浓郁的酒香,令人陶醉。
赖敏蒋一边给客人倒酒,一边介绍起米酒的酿造过程:“冬至前后,我们客家人就会挑选新收获的糯米,搭配清澈的山泉水和传统的酒曲开始大批量酿酒。经过蒸米、拌酒饼、取酒、灸酒等八道精细工序,酿造出甘甜醇香的米酒。”
“酿造米酒的工艺看似简单,但要酿出一坛好酒绝非易事。”赖敏蒋感慨道,他从部队转业后,跟着母亲廖旺娣按照千年传统古法工艺酿造米酒,并创立了杨村古酿品牌。如今,他们的太平堡酒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龙南米酒的一张名片。廖旺娣从事杨村米酒酿造四十多年,技艺高超,2021年被评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南杨村米酒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走进太平堡酒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股浓郁的米酒香气扑鼻而来,只见员工们正忙碌地为产品进行包装。
“我们希望通过高品质的产品、精美的外包装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与顾客产生情感共鸣,让龙南当地的风土人情深深印在人们心里。”赖敏蒋自豪地说。
在太平堡酒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村里100多户家庭式酿酒作坊和糯米种植基地得到了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致富增收的机会。同时,杨村米酒也积极探索“电商+文化”的销售形式,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这份来自龙南的美味。
在杨村镇,无论是逢年过节、庆典仪式,还是走亲访友,米酒都是不可或缺的饮品。记者来到杨村镇杨村村的敬安堂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村宴活动正在进行。老板赖梦宇拿自家酿的米酒热情招待着一群来自香港地区的游客。
如今,龙南客家米酒已经形成上亿元的投资规模,传统米酒酿造技术得到传承。杨村米酒酿造技艺也被列为赣州市首批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太平堡酒业有限公司更是被列为赣州市非遗保护性生产基地。
在赖敏蒋的带领下,杨村米酒不断推陈出新,先后推出了桑椹米酒、玫瑰米酒、百香果米酒等新品,深受市场欢迎。随着电商平台的助力,太平堡酒业有限公司的杨村米酒销量不断攀升,每月可卖出约1万公斤。
“我们不仅要传承好客家米酒的文化,还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这份来自龙南的美味。”赖敏蒋表示。
在杨村镇,米酒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据统计,目前酿酒销售的村民有200多户,每月销售额预计50万元。今年,杨村镇年产1万吨米酒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占地280亩,建成后将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致富机会。
随着龙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客家米酒的销量也在不断增长。许多游客在品尝了客家米酒后,纷纷表示要带几瓶回去。这不仅让米酒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客家文化和龙南的美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