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蔡超然 周 幸
数字化原材料立体仓库前,一双双机械手臂灵活穿梭,精准取放原材料;生产线上的绕线程序,电动绕线机按照设定参数自动运转,快速且均匀;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实时5G+BI在线动态监测,敏锐捕捉数据异动……
位于吉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吉安伊戈尔磁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戈尔磁电)生产车间,从自动配送材料,到半成品周转,再到产品检测,整个流程形成智能化闭环管理。在数字化转型的加持下,该公司生产效率比传统工厂提升约120%,年产值可达20亿元。
智能制造到底有多智能?近日,记者走进伊戈尔磁电,探寻其生产效率跃升的答案。
2022年,吉安伊戈尔电气有限公司牢牢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继一期伊戈尔电气有限公司后,投资建设二期伊戈尔磁电,将一期公司的整条油浸变压器生产线迁移至此。2022年1月动工建设、10月正式投产,伊戈尔磁电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入规。“传统生产模式下,生产效率上不去,成本却在不断增加,产品质量也难以实现高精度把控。”伊戈尔磁电行政总经理方荣谈及公司转型的初衷时说,“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突破困境、实现飞跃的快速通道。智能化设备和数字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让生产流程更加精准、高效。”
作为吉安市首家5G技术应用智能工厂,伊戈尔磁电持续加大新能源变压器的研发和生产力度,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搭建数字信息化系统,产品实现多种创新。放眼望去,偌大的生产车间内,除了专业的工作人员外,处处可见“埋头干活”的机器人,两者协同作业、高效生产。一期油浸变压器生产车间约0.8万平方米,二期面积扩大至1.7万平方米,工人数量维持180人不变,产量却从每月200台跃升至600台。这得益于生产线上那些‘新员工’的加入。”方荣向记者分享了一组数据。
高效利用生产空间是提升效能的关键。矗立在车间中央的4座10米高的货架格外醒目,方荣介绍:“这是数字化原材料立体仓库,采用自动化的垂直存储方式,存储容量是传统单层仓库的8倍以上。同时,智能化管理还能将原材料自动分类,实时监测库存。”
记者发现,立体仓库内外,早已看不到人工搬运、手工记录库存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灵活的码垛机器人,凭借自动识别、精确定位、高效管理和智能控制等功能,实现了存取一体化,入库、出库一键轻松完成。
油浸变压器生产线整体搬迁时,生产主管张鸿远也从一期公司跟随过来。“将数字化原材料立体仓库设置在车间中央,大幅缩短了各环节物料的搬运时间。”在他看来,伊戈尔磁电生产车间经过整体规划、科学布局,生产流程较之前更加顺畅,更便于管理。
随后,记者的目光被车间边缘处正在运作的RGV机器人(有轨式自动导引车)所吸引。只见它就像一个投递精准而不知疲倦的搬运工,有序平稳地将一个个铁芯输送至绕线机旁。铁芯是变压器的核心部分,工人驾驶叉车搬运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磕碰影响其性能。RGV与AGV两种机器人(无人搬运车)“出马”将这一问题彻底解决了。绕线环节,直接关乎变压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一直是制造过程中的关键难点。电动恒张力卧式绕线机的引入,为这项关键工艺技术带来新的突破:每小时的绕线速度比人工绕线提高2倍以上,成功率提升30%,安全系数大幅提升。曾经,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驾驭绕线工作;如今,新入职5个月的普工牛雨桐也能熟练操作电动恒张力卧式绕线机,轻松将导线绕制在磁芯上。
为提高效率,有效缩短生产周期,伊戈尔磁电不断分析和改进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在油浸式变压器生产中,最耗时的是真空干燥环节。根据产品的不同,干燥通常需要12小时至36小时。
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无疑是这个问题的最优解。
智能化真空干燥生产线的引入,节省了50%的干燥时间,成为提升生产效率关键一招。“闭循环热风+变压法真空干燥工艺,有效解决了传统干燥工艺真空和传热的矛盾,还能根据不同季节、湿度、温度,自动调节干燥时间。”方荣解释道。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业正加速迈向数字化。“我们已将智能设备和新技术遍布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改造。下一步,将聚焦成本控制与质量提升两个核心目标,不断创新,打造极致高效生产制造模式。”方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