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志刚
电话打不通,法官找不到,怎么办?南昌市探索打造的人民法院数字化履职路径,让当事人有了新体验。
近日,南昌某公司法务人员轻点手机,通过“诉事速办”小程序,起诉要求就案涉抵押车辆行使优先受偿权。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快速响应,二审合议庭敏锐察觉到案件事实认定可能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模式,在综合全案事实和准确适用法律基础上,对一审判决进行慎重改判。该公司在感谢信中表示:“充分感受到贵院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作出的努力,坚定了我们对法治社会的信心。”
“南昌中院聚焦破解群众反映集中的‘沟通难、反应慢’难题,以‘如我在诉’的换位思考意识,开辟‘诉事速办’通道。”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庭长谢芸介绍。
“诉事速办”通道设立以来,南昌中院按照“快速响应、跟踪督办、抽查核实、回访评价”全链条闭环、全过程可追溯和可视化的模式,完善“一网统计数据、一屏统筹调度、一线解决问题”的群众诉求办理平台,实现法律咨询“全天候”响应、群众诉求“零时差”回应、百姓满意“高品质”感应,切实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该通道有用、好用、管用。
2月18日,记者通过微信小程序“诉事速办”体验了司法服务的便捷性。针对提出的法律程序问题,记者当天就得到了值班法官的耐心解答。
在2024年9月1日上线的2.0版“联系法官”模块中,公布了南昌全市两级法院人员505个工作手机号码,当事人点击电话号码,即可直接拨打电话咨询相关案件进展情况。南昌法院还向社会承诺做到“三个确保”:工作时间确保及时接听电话、因故未能接听确保24小时内回电、通话内容确保全程录音备查。截至2025年1月底,“诉事速办”通道已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服务超过230万件次。
技术创新构建底座,常态监督确保执行。南昌中院专门开通“诉事速办”通道投诉举报专线,由两级法院督察部门专门受理、核查、答复群众投诉举报事项,切实维护公正与效率。该院运用技术创新手段,对“诉事速办”工作手机通话进行全过程自动录音并云存储,建立常态监督机制,定期对呼入电话、转接电话、回拨电话录音进行抽查,确保运行过程透明化、规范化。据了解,“诉事速办”通道运行以来至1月底,南昌中院已面向全市法院开展专项督察119次,督察干警17326人次,月度问题发现率控制在1%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