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因鄱阳湖得名,都说“要想富,先修路”,鄱阳县的发展就是最好的印证。从水路到陆路的县乡公路,到高速公路,再到通铁路,交通的日益便利为鄱阳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今天当你选择坐高铁到鄱阳的时候,你可曾知道,鄱阳火车站就坐落在田畈街镇。田畈街镇自古就是上镇(景德镇)下府(饶州府)必经路,如今因为有高速公路出入口、火车站,商贸物流一路走旺,是江西省重点建设示范镇,被誉为千业百态活力镇。该镇抓住交通升级的机遇,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好路子,全力打造颜值与实力并存的鄱阳县域副中心。
扬交通要冲之便 建区域重镇
田畈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因是鄱阳、都昌、湖口、彭泽等县民众“上镇(景德镇)下府(饶州府)”的必经之路,过往商贾络绎不绝,有人在村头路旁开设方便行人食宿的小店,逐步形成约100米的小街,街道建在杨家畈村东头的田畈上,故得名“田畈街”。
田畈街镇位于昌(南昌)九(九江)景(景德镇)“金三角”腹地,杭瑞高速公路、景湖公路、鄱田公路和九景衢铁路在此交会。九景衢铁路以东西走向过境,在镇区设鄱阳站,每日都有20余列高铁和动车往来停靠。田畈街镇是鄱阳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及经济文化中心城镇,距瓷都景德镇仅32公里,距离县城50公里,前往庐山风景名胜区一小时车程,距省会南昌市只需两小时车程。
田畈街镇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要镇,水运、陆路、空中运输四通八达,编就一个现代化立体式交通网络。除上述的陆路便利之外,水运方面,境内的千秋河、潼津河与鄱阳湖相连,经鄱阳湖可直达长江进入黄金水道;空运方面,半小时车程可达景德镇机场,两小时车程可达庐山机场和昌北机场。
交通便利,加之自古以来就是商贸旺镇,田畈街镇自信地提出建设县域副中心的发展目标。这种信心来自经济的活跃度,田畈街镇每天有2万余车次、4万多人次在此驻足或过路,年商品成交额逾20亿元。目前镇区有6家银行分支机构、8家大型超市;有10余家物流公司在此设点,建有50余家中档宾馆;工商个体户2000余家。
田畈街镇已形成了富田大道、新田时代商业街和老商业街,景湖大道、鄱田大道、鄱阳湖批发城为主骨架的“一环两横三纵”的商业布局,成为鄱阳北部日用百货、建筑装潢、农副产品和第三产业的集散中心。一个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县域副中心已然形成。
田野上崛起 金刚石工具特色产业
长期以来,粮猪一直是田畈街镇经济的主色调,如今因为工业的快速崛起,农业在镇域经济中的占比一路走低,但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的内涵发展之路。全镇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建有20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拥有2个“绿色食品”标识,2个农产品注册商标,投资1.2亿元的双胞胎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4万头,全镇形成了生猪养殖、速生林、优质稻、中药材等六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走进田畈街镇马头村的大棚蔬菜基地,70亩高标准的钢架大棚被转光薄膜覆盖着,上面的遮阳布是电动操控的,里面的温度、湿度都是可控的,蔬菜浇水、施肥都是通过滴灌设施精准投放,生产的也都是反季节菜,效益是时令菜的5至7倍。马头村地处田畈街镇西大门,曾是“十三五”贫困村。2017年10月,马头村党员黄艳兵回乡投资建大棚蔬菜基地,并成立艳兵种植合作社。村里的23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劳务输出、扶贫小额贷款等方式脱贫。
像马头村一样,该镇先后推选数十名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或能人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探索出“能人带头+贫困户股份”的产业扶贫模式,就地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带动贫困户自主脱贫。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在稳定农业的同时,田畈街镇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占地5平方公里的田畈街产业基地,是江西省唯一的金刚石工具特色产业基地,该基地现有企业45家,其中投产企业40家。基本形成了以金刚石工具和制鞋(制衣)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金刚石工具企业以众利公司为龙头,聚集了21家相关企业;制鞋(制衣)企业以安鑫鞋厂为龙头,汇集了10家关联性企业。
走进产业基地,18家已经投产的金刚石工具企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景象。该产业基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有的还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刀头产值占全国的60%。
随着当地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力度加大,以及沿海产业升级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入驻基地,已形成了切、割、削、磨、钻等产品体系,以及金刚石供应金属粉末、铁片生产、刀头冷热压、刀具焊接等完整的产业链,产品也由单一的大刀头向小刀头、绳锯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升级。
据悉,2020年金刚石产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8家,税收1亿元。田畈街镇因此成为上饶市名列前茅的产业强镇。
吸引乡贤返乡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田畈街镇是劳务输出大镇。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一大批外出务工者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技术,积累了资金。近年来,该镇在产业招商、招大引强的同时,瞄准在外闯荡的乡贤能人,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鼓励他们返乡创业,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吸引了一大批乡贤带着资金、技术返乡创新创业。
该镇莳山工业园有9家企业落户,均为返乡能人创办,因而又被称为返乡创业园。园内的安佳家具公司,就是在广东家具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张玉贵2015年返乡创办的。企业在沿海一带收集古船木,运到田畈街加工成独具特色的古船木家具,再销往广东。
隔壁的江西沃高工艺品公司,则是在浙江打工的吴意泰返乡创办的。4月份的订单排得很满,上百名工人流水化作业,一个个寿星公、小宠物、大头娃娃等摆件栩栩如生地诞生了,然后通过义乌的线上线下市场销往世界各地。
招商引资中放宽视野,外商内商同等待遇,外来客商与本土人才兼容并蓄,思路一宽天地广,田畈街镇主攻工业战略也一路高歌,实现了工业经济“量质齐升”的喜人态势。去年全镇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工业税收完成1.15亿元。
因为创业环境好,一些大型农业项目也纷纷落户。森迪田园综合体是本土草根创办的,而东艺园林公司则是上海人投资的,两家企业都是田畈街镇新兴的乡村旅游点,以杨梅、琵琶、桑葚、樱桃、水蜜桃、西瓜、橘子等水果采摘串起的农业休闲观光游已日渐闻名,一个水果采摘节常常能吸引3万多人前来游玩。
外修“颜值”内练“气质” 打造美丽村镇
有高铁停靠的火车站、有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乡镇在全省并不多,人流、车流的节节攀升,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都对承载平台的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城镇化成为田畈街镇亟待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2020年9月开始,“美丽集镇”建设成为田畈街镇必须努力完成的时代考卷。
集镇内原来密如蜘蛛网的电线全部下地,主干道均实行人车分流,走在新增的人行道上,真有到了大城市的感觉;商业街道两旁的店招统一外观,显得整齐有序;民居楼房拆违拆临,腾出空间进行绿化、美化;集镇马路全面白改黑,车辆行驶在上面噪音减小,舒适度提升……
全镇联动、全民行动,从“脏乱堵”这些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入手,田畈街镇大手笔推进“美丽集镇”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对集镇内鄱田大道、富田大道等主干道进行提升改造;投资200多万对客运中心停车场改造;投资300多万元在鄱田路入集镇、高铁站入集镇等多个节点设置适宜的集镇标识和构筑物;投资150万元对主干道等店招门楣进行改造;投资500余万元打造人民公园;投资130万元增设环卫设施,维护镇区整体环境;投资150多万元,对农贸市场内外部环境进行改造提升。美丽集镇建设让百姓看到了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赢得了百姓的热情支持与积极参与。
目前田畈街美丽集镇建设工作仍在进行中,全镇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全面提高“颜值”,接下来两年将重点发展鄱阳火车站新区建设,启动新区建设二期工程。
集镇在变美,以宅改为抓手的村庄整治工作也在悄悄改变村民的生活环境与质量。春日里的莳山牌楼村,坐落在绿树成荫、湖光山色之中,村民住宅是统一的三层楼洋房,环西湖有序排布着,绿化、亮化、美化、硬化等配套一应俱全,村民每天朝霞中可以在绿树掩映的环湖石径慢跑、散步,夕阳下可以带着孩子在西湖上蜿蜒的木栈道追逐嬉戏。这个普通的村庄,已成为2020年上饶市乡村旅游3A级景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马头村杨思敏村小组,一派新农村的和谐景象。村口赫然立着一块空心村改造前后对比的牌子,牌子上的照片显示这块地原来是一栋废弃多年、残破不堪的红砖房,现在旧房不见了,空地已平整翻耕好,四周用白色的矮篱笆圈出来,已种了树苗,播下的绿草也开始泛绿。
建了新房,旧房赖着不拆是很多村庄面临的管理难题。为了破解这一老大难问题,田畈街镇积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村“五老”人员的作用,将马头村定为宅基地改革试点村,以点带面,全镇推进。马头村则将杨思敏村小组作为突破口,老党员带头成立理事会,理事会依据“一户一宅”的原则,规定闲置废弃房屋无偿退出。
理事会对全村情况全面摸底,公开每家每户宅基地的总面积、退出面积,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来路边有不少自搭的院子,顶棚已破旧不堪,遇到刮大风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围墙高高低低、深浅不一,因视线被遮挡,村内小路是人难走、车难开。现在统一要求拆除院墙,清理出的空地可以拓宽路面、建设绿化带。真好!”村民们欣喜地发现宅改后的村子,路更宽了,村庄整齐漂亮了,出行也方便多了。
该镇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全年完成秀美乡村65个村点建设及验收工作,2020年被评为省级卫生乡镇。
移风易俗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田畈街镇连续两届获全省文明村镇。百姓口袋鼓起来的同时,如何让他们的精神也富起来?这是镇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新时代如何丰富百姓的精神生活?田畈街镇主抓两项工作,一是党建带动志愿者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二是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党员干部带头身体力行。
全镇志愿者网络已覆盖至村小组,志愿者组织在去年以来的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目前在维护交通安全、照顾孤寡老人、村庄保洁等方方面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年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百姓的攀比之风也愈演愈烈,大家苦不堪言,却又不能自拔。为了扭转这种不良风俗习惯,全镇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广播、宣传栏、倡议书等形式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理念,努力营造移风易俗浓厚氛围。
“按照老传统,结婚、生子都要大办宴席,二三十桌少不了,烟花爆竹少不了,一顿下来就得花几万元,还要花心思记人情往来。”马头村村长黄宗林算了一笔账,他的儿子最近结婚、生子,按照村规民约,就自己家和亲家一起热闹吃上一顿,只花了不到千元,省钱也省心。
谈到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马头村党支部副书记黄艳兵深有感触:“奶奶前年过逝,仅烟花爆竹就花了2万元;去年提倡丧事简办之后,爷爷故去,全部开支不过2000元。”据介绍,因为移风易俗,昔日做法事的道士以及乐队、腰鼓队成员如今都“失业”了。
一场移风易俗的观念变革让村民卸掉了经济重担,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厚养薄葬等现代文明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各村都依据各自特点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良序美俗蔚然成风。
仓廪实而知礼节,为提升百姓幸福指数,该镇坚持将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城市低保标准。去年该镇共发放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1343.73万元;疫情及防汛期间下拨临时救助资金21万余元;关爱老年人,丰富老年群体业余生活,建成17个“党建+老年驿站”;发放高龄老人长寿补贴53.51万元。同时积极开展技能培训,设立公益性岗位。
作为江西省重点建设示范镇,田畈街镇正以“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为目标,借交通优势,全力打造颜值与实力并存、气质与内涵相衬的“五美”集镇。
天 竹/文 (图片由田畈街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