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政务新媒体更有温度

  邹 沛

  政务工作归根结底是跟老百姓打交道的工作,借新媒体的东风,也是为了更好听民声、汇民意、解民忧

  “打完新冠疫苗后发胖算后遗症吗?”“我感觉您这不是胖,是对生活过敏造成的肿胀。”“打完疫苗影响我找男朋友吗?”“影响,不打疫苗的你都看不上了。”最近,“河南疾控”微信公众号小编与网友的互动留言迅速火出圈,引来围观。

  没有专业生涩的术语词汇,没有僵化生硬的宣传语言,而是以幽默机智的“网言网语”来推进正经严肃的科普,在“河南疾控”的推文留言区内,编辑与网友打成一片,有趣的互动比比皆是,令人忍俊不禁。比如,有网友问小编,“打新冠疫苗能怀孕吗?”小编先是幽默回复“就目前上报的不良反应数据而言,没有一例因为打新冠疫苗而导致怀孕的。”接着一本正经科普道:“打疫苗不耽误备孕,也可以怀孕。打完一针才发现怀孕也不用担心,剩下的针可以等生完再打。”诙谐的回复让人会心一笑,正经科普又传播了权威的有效信息。除此之外,“河南疾控”在推进防疫健康知识宣传时,经常采用漫画形式,既生动有趣,又浅显易读。种种“神助攻”之下,“河南疾控”最近阅读量“10万+”频出。“河南疾控”以其“有趣的灵魂”,为政务官方号“出圈”提供了耳目一新且深入人心的打开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许多政府官方机构纷纷开通新媒体账号,希望借新媒体的东风更好传播政府声音、回应公众关切。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务大V”不断涌现,“阅读量10万+”的文章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政务新媒体正与政务机关不断碰撞出“火花”。但是,在实际运营中,部分政务新媒体仍然存在传播效果不佳的现象。有的因缺少互动思维,开展宣传仅仅是把文件和材料原原本本搬到网上,模板化、僵硬化的宣传形式令人敬而远之;有的在与民众互动的过程中,仍然习惯于板起面孔,严肃有余而活力不足,和民众之间有很强的距离感,导致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提出,持续提升政府网上履职能力,努力建设利企便民、亮点纷呈、人民满意的“指尖上的网上政府”。可见,政务工作归根结底是跟老百姓打交道的工作,借新媒体的东风,也是为了更好听民声、汇民意、解民忧。因此,在政务新媒体建设中,要树立用户思维,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与偏好,在不影响严肃信息传递的前提下,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手段,做到语言通俗、互动接地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多样化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如此,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当然,政务新媒体在探索“有趣的灵魂”的同时,也要注意尺度,避免相关信息被误读。尤其是在一些严肃的政务信息传播上,切不可舍本逐末,否则就有可能“翻车”。比如,有些政府微博、公号为“吸粉”,或盲目蹭热点,或过度“娱乐化”,导致偏离了向公众及时、准确传播政务信息的初衷。说到底,“有趣的灵魂”只是“助攻”,要真正发挥功效,必须建立在科学权威的信息内容、真诚用心的沟通服务上。毕竟,拿捏得当而非哗众取宠,严守底线亦不忘人性温度,才是政务新媒体建设最重要的准则。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民生
   第07版:评与论
   第08版:映像
   第T01版:初心
   第T02版:初心
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
把百年奋斗延伸向未来
“医养结合”守护晚年生活
把握快与慢的辩证法
村规民约要走进群众心里
让政务新媒体更有温度
把好临期食品安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