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胜
很多人在逛超市的时候都会注意到,一些柜台上贴着“临期食品打折降价”的标识,促销力度更是动人心弦。因为价格低廉且仍在保质期内,临期食品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作为一种盘活企业库存、加快资金周转、变可能浪费为现实价值的有效止损手段,临期食品热卖无疑是件好事;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临期食品打折也满足了其对商品性价比的追求。由此解读,临期食品热销当有各取所需、相得益彰的双赢效应。
不过,相对于超低价位,“安全第一”永远是消费原则和购物底线。确保临期食品的质量安全和食用放心,需要经营者规避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坚持对保质期标注准确透明的诚实守信,也需要消费者具有相关的科学知识储备和有效鉴别能力。
确保消费者安心“捡漏”,首先要厘清食品“临期”的边界。食品种类林林总总,其“临期”期限也会长短各异。这需要相关部门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的标准设定。其次,消费者在购买、食用、贮藏临期食品时,也当谨记“安全”,做到理性消费。要确保购买数量与食用速度相匹配,按需购买,有计划消费,切勿因囤积而导致过期变质,造成浪费。
期待由商家诚信经营、相关部门履职监管和消费者理性购买汇聚起的三方合力,共同助推临期食品销售、消费的平稳长期、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