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为什么“能”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构筑牢固的人群免疫屏障,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之策。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以坚决果断的勇气和决心,科学精准抗击疫情,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克时艰。

  这是把守卫人民健康放在最突出位置的防控策略——

  从高风险、重点人群到普通人群,从60岁以上老人到3至11岁儿童,一年多来,中国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人数规模全球最大,接种速度居于世界前列。

  这是与快速传播、变异的新冠病毒展开全方位赛跑——

  大规模疫苗接种帮助较短时间控制病毒传播链,有效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今年全年将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中国一边全力平衡防控和发展,一边努力弥合世界的“免疫鸿沟”。

  中国力量,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免疫长城”。

  把守护人民健康放在突出优先的位置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中国始终把守护人民健康放在突出优先的位置,把疫苗研发和接种作为守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依托。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

  疫情发生之初,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加大药品和疫苗研发力度。

  第一时间启动疫苗研发;全民免费接种;在安全科学的前提下,不落下任何一个群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点、重点场所上门接种,一切为了便民利民……中国在每个关键节点,都及时果断地为这场疫苗“大考”投入巨大资源。

  这是“全国一盘棋”坚定指挥与高效协同的宝贵结果——

  2020年2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下设的疫苗研发专班成立,研发疫苗的5条技术路线同步加快推进;

  2020年12月30日,我国首个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次日,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的消息“官宣”;

  2021年3月24日,启动新冠疫苗接种数据的日报制度,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始每天在官网公布疫苗接种总数;

  接种量从突破1亿剂次到突破2亿剂次,用时25天;从2亿剂次到3亿剂次,用时16天;接下来,9天、7天、5天……每1亿剂次的用时越来越短。疫苗接种“加速跑”背后,是全国上下细致周到的政策安排,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是广大“白衣战士”辛勤付出,以确保接种安全;是14亿人凝心聚力,共同为筑牢防疫屏障献上“一臂之力”。

  这是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11月上旬,上海。“四叶草”形状的国展中心人潮涌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举行。6天时间,云集127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家参展商,累计意向成交707.2亿美元。

  如约举行的还有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一边是全球疫情起伏反复,一边是国内“动态清零”、疫情发现一起迅速扑灭一起,中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到较好平衡。

  把人民健康账放在经济效益账之上

  从疫情暴发初期即果断决策进行疫苗研发,到及时推进全民免费接种,无论研发还是接种,我国新冠疫苗始终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只算人民健康账,不算经济收益账。”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说,企业、研究团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疫苗研发生产中,共同推进了中国疫苗研发。

  夜以继日,科研人员不懈拼搏——

  围绕疫苗研发,各攻关团队日夜奋战,在尊重科学、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缩短研发时间。

  “串联”变“并联”,各单位协同作战——

  疫情紧急,国家药监局做好应急审评审批的准备,组织专家团队早期介入、同步跟进研发进程,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保证疫苗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加快审批流程。

  常态下8小时工作,变成了24小时工作;各环节“串联”的流程,变为研发单位、动物实验单位、审评审批单位等全面协同的“并联”;尊重科学,始终把疫苗的安全有效放在重要位置……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实现了“有加速,没省略”。

  增产扩能,确保疫苗大规模供应——

  疫苗企业满负荷组织生产;相关部门和地方向企业派出了服务保障小组,推动制定增产扩能的方案;严格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大规模放量下疫苗质量的安全稳定……

  “正是因为我们体制优势、文化优势的有效发挥,‘串联’变‘并联’、‘研审联动’等机制创新才能实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说,我们将积极推进新冠疫苗后续相关研究,包括真实世界研究、免疫持久性研究等。同时未雨绸缪,严密监测病毒变异情况,提前做好新冠病毒严重变异株疫苗的研发工作。

  弥合“免疫鸿沟”积极支撑全球抗疫

  “接种疫苗要形成免疫屏障,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说,接种的人越多,建立的免疫屏障越牢固;接种得越快,将越早形成免疫屏障。

  但对部分欠发达地区而言,想要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并非易事。可及性、可负担性,如同两只“拦路虎”,在不同大洲划出一块块“免疫洼地”。

  世界卫生组织曾警告,疫苗分配不平等现象持续时间越长,病毒传播范围就会越大,病毒出现更多变种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一个个承诺,掷地有声——

  “中国疫苗将成为全球公共产品”,2020年5月18日,一则消息被多国媒体广泛报道。当天举行的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做出郑重承诺。

  一年之后,2021年5月21日,全球健康峰会上,中国再次向世界宣布:“将尽己所能对外提供更多疫苗。”

  一组组数字,确凿实在——

  截至12月初,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8.5亿剂疫苗,今年全年将对外提供20亿剂,并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

  此外,同约20个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让中国疫苗以更快速度、更低成本抵达更多国家;再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新冠疫苗无偿援助;再向非洲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中方重信守诺,言出必行。

  一系列主张,振奋人心——

  加大对非洲国家支持,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摒弃“疫苗民族主义”,解决好疫苗产能和分配问题;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中国的声音为世界加强公共卫生治理注入信心。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徐鹏航、邱冰清、覃星星、陈诺)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昂首奋进新征程 接续奋斗再出发
   第05版:昂首奋进新征程 接续奋斗再出发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文体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学与思
   第11版:财经
   第12版:视线
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为什么“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马来文版首发式在吉隆坡举行
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
“十三五”期间财政投入7.5万亿元支持交通运输发展
习近平致信祝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
用心用情精准服务 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中方决定对美方有关人员进行对等反制
习近平同德国总理朔尔茨通电话
奋力推动新时代统计法治建设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