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人:汪立夏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
从曾国藩给儿子曾纪泽的四封信中,可以看出曾氏的读书之法。这四封信分别写于咸丰八年七月廿一日、八月初三日、八月廿日、十月廿五日,大体都是在江西境内所写。其时正值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奉命围剿,鞍马劳顿之余,笔耕不辍,教儿读书之道,令人感怀。
按曾氏说法,“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就是通读阅览,主要看史书、子书一类,像《史记》《汉书》《近思录》《周易折中》之类;读,就是高声朗读,主要读《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得其雄伟之概”,“探其深远之韵”;写,就是写字,真行篆隶,既要好、又要快,不可一日间断,要求“每日能做楷书一万则几矣”;作,就是做诗文,各种诗文都要练习,“不可一一讲求,一一试为之”。因为是写给儿子的信,曾国藩特别分享了人生的两点感悟:一是“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二是“做诸文,亦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要奠定基础,打好框架。
针对儿子读《四书》无甚心得,认为是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这八个字是朱子教人读书之法,殊为精当。曾氏谈了自己的体会:“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尔读书易于解说文义,却不甚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体察二语悉心求之。”
他教儿子纪泽读经的具体方法,“尔治经之时,无论看注疏,看宋传,总宜虚心求之。其惬意者,则以朱笔识出;其怀疑者,则以另册写一小条,或多为辩论,或仅著数字,将来疑者渐晰,又记于此条之下,久久渐成卷帙,则自然日进。”于今人的话而言,就是勤作札记,日积月累即学问,勤思好学为大师。
作为清代中兴大臣,曾国藩的儒学涵养功底不谓不深,特别是自省内敛,尤为常人所不及。他对儿子坦陈生平有三耻:不懂天文算学,做事有始无终,写字慢难成一家之体。要说这三条,除第一条外,余则曾氏造诣水平都很高,只有其人标准甚高,要求太严,不应以为耻,倒堪后学之模范、之标杆。
读书就必须要解决读什么书的问题。曾氏编有诗、文两个选本,因选之精当,颇有名气,较好解决了读什么的问题。一则《经史百家杂抄》,把六经文章当作文学作品对待,视为文章之源头,主张从源头上读书。二则为《十八家诗抄》,选了18位大家的诗作6599首,认为把这些读熟,作古诗就不是问题了。
曾国藩教子读书,可谓用尽心思、无微不至,至今思来,仍可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