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穷山沟变成“富窝窝”

  曹章保

  仲夏时节,赣南大地万物繁茂。在环境宜人的会昌县白鹅乡梓坑村,白墙黛瓦的民居与旖旎的田园风光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梓坑村坐落于距离县城45公里的西北部边远山区,群山环抱、地处偏僻,过去是个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基础条件限制和自身发展能力不足,村民曾过着“靠山吃山”的生活,1500余名村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2亩,村民劳作艰苦、收入微薄,全村90%的青壮年跋山涉水外出务工。

  如今,梓坑家园安置新居依山傍水,二级公路直达家门口,厦蓉高速互通南北。走进梓坑家园,一幢幢小洋楼拔地而起,引龙古桥、古渡遗址、驿道古窑、仙人观烛、紫云高排、高峡平湖、双峰竞秀、贡水构建起白鹅“八景”。

  17户村民经营民宿,18户村民经营梓坑鲜鱼干、梓坑纯茶油等系列产品。截至目前,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十三五”期间的增速达到42%,梓坑村民股份合作社年收入达到30万元。

  “以前,我们只能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创业。感谢党和国家的政策,让穷山沟变成众人眼中的‘富窝窝’,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村民李南昌深有感触。他以前是一名挖煤工,长年工作在危险的矿井深处。2021年家中办起了民宿,今年57岁的他,一边照顾孙子,一边帮着儿子经营民宿。

  一组组数据,一件件事例,见证着梓坑从穷山沟到“富窝窝”的美丽蝶变。

  改变源于会昌县坚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体推进。2019年4月,会昌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梓坑村72户362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近年来,会昌县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积极探索边远落后山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途径,基于梓坑村优质自然生态本色,引入教育产业领军企业,建设特色小镇,构建产业综合体,打造梓坑乡村振兴示范村,走出了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之路。

  随着落户该村的和君教育小镇正式运营,大量外来消费人口进驻,为安置区的村民带来大量商业服务类就业及创业机会。

  “筑巢引凤”的同时,梓坑村还大力发展适合本村的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驻村工作队、村干部深入田间山头调研,转变观念抓党建,集思广益谋发展,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参与、可持续”原则,构建“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建设鲜笋产业帮扶车间。

  “通过前期摸底,我们发现梓坑村鲜笋资源丰富,这种绿色健康的食品,符合当地特色。于是我们将目光锁定鲜笋加工,并计划投资100余万元,建设初加工和精加工鲜笋车间,其中初加工鲜笋车间在今年5月份已投入运营。”驻梓坑村第一书记赵怀志介绍说,鲜笋加工车间可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的同时,每年还能带动梓坑村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

  短 评

  乡村发展,产业先行。会昌县以建设特色小镇破题,促成和君集团选址梓坑村建设和君教育小镇,努力打造集教育、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梓坑乡村发展之路。依托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梓坑村实现全方位振兴发展,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
~~~——九江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见闻
~~~无人机表演送上光影盛宴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7版:政文
   第08版:赣州新闻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评与论
   第12版:综合
施工忙
图片新闻
“红轨”来了
再使风俗淳
南昌旅游元素绽放长沙
穷山沟变成“富窝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