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卞 晔 实习生 钟 欣
江西对台招商引资势头如何?数据最有说服力。2021年,全省新增注册及增资台资项目120个,实际进资13.1亿美元,居全国第四位,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个台资项目落户;今年上半年,我省对台招商引资势头不减,全省新增台资项目73个,实际进资7.86亿美元,稳居全省实际利用境外资金第二大来源。赣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新平台,打造合作新高地
如今,位于我省的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已成为两岸经贸合作的新高地。
2020年2月,国台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四部委以“一区三园”模式,批准在江西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包括南昌产业园(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赣州产业园(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南工业园区)、吉安产业园(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成为全国第四个获批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的省份。
面对这一难得开放合作的平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先后出台《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江西)建设总体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江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围绕项目引进、科技创新、资金支持、用地保障、税收政策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要素,推出23条举措进行扶持。
围绕重点产业,我省推动3个产业园打造特色、错位发展。
南昌产业园主要布局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在装备制造方面,以台湾东元为头雁,打造出包括东元电机、东成空调、南昌菱光的优质企业雁阵;在电子信息方面,扶持江西祥喆成为华勤、龙旗的核心供货商。赣州产业园以硅晶圆片及硅外延片的研发制造为重点,在园区内划分出半导体、智能终端、显示模组等多个子园区,打造半导体产业链条。吉安产业园主攻智能硬件细分领域,先后引进宏信光学、柏兆电子、吉晶微电子半导体封装测试等项目,其中半导体封装测试项目是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延链补链项目,填补了吉安市封装测试种类的空白。
截至目前,合作区共落户台资企业83家,实际进资11.6亿美元,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10亿元,较2020年增长21.9%。随着今年富士康集团总投资101亿元的智能制造等一批台资项目相继落户,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正日益成为台商台企集聚、台籍人才汇集的新高地。
赣台会,赣台合作“压舱石”
江西是距离台湾最近的内陆省份,赣台两地心相系、情相融。已持续十七届的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简称赣台会),一次次地串起两岸同胞相聚相商、合作共赢的期待,已成为江西对台交流合作的“压舱石”和中部地区独具特色的两岸交流品牌。
近年来,全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以赣台会为主要载体,着力推动赣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赣台经贸合作实现持续、健康、稳步发展。自2003年以来,赣台会已累计签约项目1100个,签约金额448.58亿美元。在赣台会的带动下,2012年至2022年6月底,江西累计引进台资项目1289个,实际进资107.63亿美元,在中部省份位居前列。
借助赣台会这一平台,台资企业赴赣投资的重点项目日益增多,产业领域持续拓宽,结构也逐步优化。截至目前,全省实际进资超5000万美元的台企有24家,20家台湾百大集团先后在赣投资设立了50余家企业。台资企业从起初的果蔬种植、水产养殖、餐饮、制鞋等产业为主,逐步拓展到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并向基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延伸。鸿海、英华达、菱光科技等一批高科技台资项目相继落户江西,形成了涵盖电子信息、软件开发、家电、IT等方面的台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台商在赣投资正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移,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支柱产业的集聚度和拉升力。
赣台会还为两岸同胞交流交往提供了绝佳契机。自2003年以来,台湾六大工商团体和近半数的台湾百大集团负责人先后出席赣台会,岛内中小企业家、青年企业家以及旅台江西籍乡亲等万余名台湾同胞通过赣台会走进江西、认识江西,了解大陆的发展变化,增进了同胞情感,有力促进了两岸同胞心灵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