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桐
“突出党建引领,提升镇村服务能力,让锦江镇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2020年7月,32岁的张振华刚到鹰潭市余江区锦江镇担任党委书记时,就给自己定下目标。如今,走进锦江镇,村庄错落有致、处处生机盎然,一幅乡村美、产业强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正悄然铺开。
工业小镇,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就业。锦江镇是典型的工业小镇,微型(精密)元件产业既是该镇的特色产业又是传统产业。早在上世纪末,这里的微型元件产业就已粗具规模。张振华上任后坚持把微型元件产业发展放在首位,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精密制造中心、打造百亿精密制造产业”发展目标,在锦江镇着力构建了以电子元件、光学元件、汽车零配件为主导的精密制造产业链集群。
微型元件产业虽在逐步发展壮大,但存在技工人才紧缺、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少和总产值不大等问题。于是,在张振华的带领下,该镇开始聚焦产业的痛点、难点,通过引进上下游企业、订单共享、搭建科研平台等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微型元件产业从零件生产向组件、总成发展。近两年,已引进项目38个,总投资70亿元,其中20亿元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15个。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微型元件不但让一批创业者先富起来,也解决了本地大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张振华表示,这两年,锦江微型元件产业转型升级超过预期,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规上企业10家,产业工人达5000人,普工平均月薪超5000元,技工月薪可达2万元。
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让张振华赢得了基层群众的支持。采访时,张振华向记者表示:“干部就是要多干,唯有实干才能不负韶华。”身为基层干部的他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20年,余江被列为全国第二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区),鹰潭市明确提出要将锦江镇灌田村打造成“基层治理的样板、融合发展的标杆、共同富裕的示范”。然而,该村却存在人坟杂处、出行不便、用地受限等问题。如何快速破题?作为基层干部,张振华深知宅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群众思想通不通、支不支持。为此,张振华通过入户与村民谈心的方式征求意见建议,并提出“以收促退”的宅改方式,获得村民的一致认可。同时,该村通过召开群众大会集体决议的形式,将所有“空心房”“危旧房”及院套全部退出,村容村貌展露新颜。今年4月,全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规范管理工作现场会在余江区召开,锦江镇灌田村的做法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肯定。
在大力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同时,张振华还带领镇村干部以鹰潭市全域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先后完成土地入市交易6宗,成交金额948.07万元。同时,精心打造农村基础设施,建成覆盖全镇的统一保洁、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置的城乡生活垃圾环卫一体化处理体系,使全镇环境更优、面貌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