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徐 铮 摄影报道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为“湿地修复”。去年6月,凭借雄厚的湿地资源“家底”,南昌获评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成为江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湿地是“地球之肾”,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作用重大。正因为对湿地的呵护,在被钢筋混凝土包裹的城市之中,南昌拥有了更多色彩,我们的生活,拥有了更多美好。
1月30日,在城东的鱼尾洲湿地公园,市民穿梭于水杉树林之间,仿佛闯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油画世界,舒心又惬意;在城南的象湖湿地公园里,游船从凤头䴙䴘群中划过,远处的市民正在湖边跑步锻炼,一幅人鸟和谐的美丽景象。每年初夏,西南边的厚田梅花村的水塘里,会迎来“中国最美小鸟”蓝喉蜂虎,它们洗澡的时候,好似在水上舞蹈;深秋时节,东北边的南矶湿地,成群的大雁、白鹤等候鸟会陆续飞抵越冬,安静的水面因此变得热闹起来;城中的赣江扬子洲流域,时常可见江豚欢快地浮出水面……
四季变换,我们的身边,从不缺少陪伴,凤头䴙䴘、蓝喉蜂虎、东方白鹳、长江江豚……都是南昌这座湿地之城的“居民”,也是我们亲密的“友邻”。它们不定时的“串门”,给南昌人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和惊喜。
广袤的湿地,多彩的南昌,其中的变化,不只在于“颜值”的提升,更在于城市人居环境、生物栖息条件的改善。近年来,南昌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体系建设,依托城内的多个湖泊河流,建立集休闲游憩与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城市水体、湿地公园。目前,南昌市天然水域及湿地总面积约为12.6万公顷,湿地率达17.5%。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湿地城市,我们的“邻居”一定会更加丰富多样,身边的风景也会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