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蕾 罗 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树牢国家安全意识、强化国家安全技能。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强高校师资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基本保证。一方面,要以更大力度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将国家安全教育师资纳入学校公共基础教育师资基本规划,实施国防教育教师学科、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学、科研团队等国家层次专项建设计划,建立适合国防教育教师特点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让国防教育专职教师引得进、留得住。另一方面,要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兼职教师队伍,既探索建立军人、退役军人担任高校国防教育兼职教研人员和国防教育辅导员制度,明确兼职机制和保障机制,确保兼职制度落实,也立足办学实际和教育效果,注重挖掘高校其他专业课教师的国家安全教育能力,进一步拓宽师资渠道。
二是强化安全课程设计。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必须进一步加强内容整合,科学设计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要按照“国家安全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头脑”的要求,通过将国家安全知识融入各学科课程、开设国家安全教育选修课、打造国家安全教育示范课等方式,使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形势与趋势、内涵与特点、威胁与挑战形成全面、系统的认知。要加强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人民军队的英烈精神教育,夯实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增强学生的英雄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国防观念。要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是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高校层面,要加强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学科的学生,既要开展普及性教育,如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国家安全专题讲座等,也要结合其专业开展专门的涉国家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家庭层面,父母要注意言传身教,用良好的家风厚植家国情怀。社会层面,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模范人物代表等广泛开展国家安全宣讲。安全部门要主动走进高校、走到大学生身边,开展国家安全警示教育,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好、防范强。
(作者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